1、 学术发表和写作资源平台: QQ:275252867机器人教学论文机器学习论文校企合作模式中机器人教学初步探索【摘要】在高职院校中,依据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引入机器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风,并为构建应用型人才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器人教学;应用型人才模式 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经济较为发达,开展机器人教学较早,也较为普及,他们重视机器人学科教育对高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已在信息技术课与课外科技活动中开设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内容。我国在高校中开展机器人活动已有些年头了,但在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开发和制作机器人并不多见。而通过“校企合作,机器人
2、教具的制作与开发”这一方向的研究,不仅为我院节约了资金,也为更好的开展机器人教学提供经验,为其他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我校探索应用型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 1 高职院校机器人教学优势 目前,各行各业高级技术工人的大量短缺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和质量更高的“蓝领”、“灰领”人才。作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教学活动中加大智能机器人方面的投入和实际操作培训。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强,而且对智能机器人的机械控制、电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也能够满足对各种家用和工业智能机器人的简单开发和使用的需要。相对于中小学来说,
3、高职高专学生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能力上有绝对的优势;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对实用型和技能型的课程上更有专注和钻研精神。通过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让优秀的学生参加智能机器人竞赛,给学生更多科学体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更能够学以致用,丰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内涵,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比赛的过程中体验竞争和集体荣誉感。 2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了解企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只有实行产学合作,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化育人
4、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企业只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才能有效地实现与学校教育的对接,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校企双方共同的需求,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动力源泉。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把握合作的方向,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找准合作双方的结合点,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 在此研究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打造机器人教具品牌,学校负责科研创新,企业负责推广及引入市场需求。以这种合作模式促进产学结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另外企业根据自身的要求,结合人才使用计划,提出人才要求与标准、技术服务项目甚至研究课题,推动校企双方互动合作,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 3引入课程教学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跨多个学
5、科的综合性技术,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将机器人教学引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通过对机器人的了解和实际操作,更能加强对现代机械设备的操控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 4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第一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第二激活学生在C语言、C51单片机、Protel等各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
6、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第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学生在应用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第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学生在教具制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另一方面要锻练和发展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 5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能力本位”即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根本性地位,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7、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则应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形成能力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实践性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的实践性环节不少于20%。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机制。 探索“3+1”模式,最后一年的教学安排尽量与实际应用接轨;场地时间弹性处理,可延伸到产学研合作单位。 建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
8、教学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 6总结 在高职院校开展以校企合作模式的机器人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教育,学校的教育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对机器人教育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使机器人教学完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温,等.关于机器人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 彭绍东.论智能机器人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 3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4 刘复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论文发表联系方式 qq:27812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