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11册
《韦德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韦德的心愿,从中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2.、学习课文运用比较、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韦德的心愿》一课,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家境贫寒的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送的棉手套和棉鞋,知道他的用意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深受感动)
小结学法:我们按事情发展顺序,找出关键词,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归纳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是写事情的文章,很多情况下,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2.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次走进文本,去深入地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知品质
1.请孩子们打开书,快速地浏览课文,用笔勾画出写韦德心愿的句子。
2.汇报并出示句子。
3.齐读句子,思考,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质疑。(关注语言、动作、情绪、人物)
5.归纳梳理问题。(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学习1-13自然段
(1.其他孩子的心愿是什么?2.韦德之前的心情也这样高兴吗?找出韦德心情变化的句子作上记号。3.韦德为什么想要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4.从这些可看出韦德是个怎样的孩子?作上批注)
6.汇报。
韦德的心愿是什么?班里孩子的心愿又是什么?(出示句子)男女生互读,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对词语来形容韦德和孩子们的心愿吗?(简单复杂、渺小宏大)书中也有一个词语形容韦德的心愿,理解“微不足道”
韦德的愿望是这样的微不足道,孩子们的愿望又是这样的奢侈,这种写法就是——?(对比)从对比中更加反衬出韦德的心愿怎么样?
对比的写法是这篇文章的一大写作特色,其实在课文中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你能快速地找出来吗?要求:找出后小组交流交流,并讨论从对比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不同一:同学们“活跃”、“争先恐后”,韦德“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这个对比的作用就是设下了悬念,让人迫不急待地想去解开这个谜。
(2)不同二:韦德的忧伤与兴奋
韦德为什么事而忧伤呢?为什么又这么高兴呢?你觉得韦德是个怎样的孩子?
(3)不同三:听了韦德的心愿,孩子们为什么“哄”地一声笑开了?他们笑什么?(笑韦德太傻气、太寒碜、太土气、愿望微不足道)如果你也在现场,此时听到韦德的心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韦德为什么会有这个愿望呢?结合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你觉得韦德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善良、充满爱心)
当韦德稚嫩的童音在教室回荡里,孩子们的表现呢?(出示语句: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
① 自由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
“敲”在字典里是什么意思?我们做个“敲”的动作。想想“敲”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心灵怎样去“敲”呢?(找个近义词:打动,感动) 那是什么“敲中了”孩子们的心灵呢?(我想是家境如此贫寒,心理却始终想着关心自己的人,懂得感恩,是韦德那善良真挚、纯洁、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让他们感到了惭愧,受到了震撼。)带着感受读读句子。
“若有所思”什么意思?孩子们在思考什么?
“抿紧”在生活中你抿紧过嘴唇吗?什么时候?这里的同学们为什么要抿紧嘴唇呢?
现在把你们的感觉带到句子里,你能读好吗?谁来试试?评读。齐读。
小结: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内心涌出了一份感动,一份惭愧,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13-15段找一找从哪里可看出同学们已经被韦德的爱心感动了?1、打动老师的仅仅是韦德吗?还有谁?(孩子们因为心灵受到了震动,所以他们纷纷表示过年时要把自己的新袜子送给韦德。面对这样可爱、天真的孩子,我怎能不流出幸福的泪花?)
句子:看着这些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的泪光中,我感到有一双温暖的小手正拿起我冰冷的手,贴在他暖暖的小脸上。
问:这会是谁的小手?有不同意见吗?
小结:这真是一群可爱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他们都那么善良、纯洁。
三、小练笔
同学们,爱在传递,韦德那颗纯洁的爱心感动了同学们,它是否也敲中了你的心灵,此时此刻,如果再给你一次许愿的机会,你会许下什么新的愿望?为什么?拿起我们的笔写下来吧!(播放感恩的心)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很感动,同学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希望你们把你们的真心传递给你们周围的所有人。最后请同学们记住:(出示句子: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齐读句子。
板书设计:
19.韦德的心愿
孩子们:活跃 哄笑 安静 认真 善良真挚
充满真心
韦德:静静的 忧伤 高兴 天真憨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