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据库系统》教学设计
教材名称
《信息技术基础》
标准模块
√必修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4 ◊选修5
教材版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习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学时安排
1学时
课 型
新课
教学地点
机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上的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课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本节的学习是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相当有益的。
重点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难点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知道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理解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关系。
3.学会使用Access打开浏览数据库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剖析一个数据库,实践体验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应用程序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据库中的数据,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相关信息数据表,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体会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对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科学管理、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养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生活学习用品的习惯,体验网络数据库的优势。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图书资源的管理),也体验过在线数据库的实际应用。
按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安排,本节课应该上的内容是数据库概念,理解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之间的关系,知道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从整体上看,这样的安排需要介绍的内容稍显过少,概念性强,操作少、较枯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互助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基本流程:由学生熟悉的传统图书信息管理方式作为课堂的类比导入,并分析其缺点:大量工作靠人工完成,效率低。从而引出高效的信息管理方式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实践体验、分析归纳、讨论小结、自我评价等四个环节完成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这四环节始终以自主学习网站为依托,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最后通过因特网访问网站(百度常用搜索),再一次体验网络数据系统的优势。拓展本堂课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堂课旨在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主动探究实践的习惯
教学环境:网络机房
资源环境: ppt制作的课件、教学辅助软件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六、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探究分析-任务驱动-总结归纳-埋下伏笔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趣导入
[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图书借阅的过程,课件展示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这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缺点:大量工作靠人工完成,效率低。并借此规划学习小组。
3.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并引出新的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数据库系统。
[归纳]
这是一中微速摄影,通常影片标准的拍摄速度是每秒24张画面。微速摄影就是让摄影机按比标准速度慢得多的时间间隔,连续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再用这些照片制作成影片,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摄影对象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这是日本的摄影师用微速度手法拍摄的自然风景
[知识导入]
思考与提问:那么大家知道图像和图形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点归纳]
人类在最初是采用绘画的手段记录信息,随着科技发展,照相技术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保存图像的方式记录信息。
图形是对自然界存在事物的抽象描述,我们称为图形。(它是人工绘制或计算机运算生成,自然界中找不到的)
图像是对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映像描述,我们称为图像。(自然界中实实在在存在过的)
思考与提问
观看图片,说一说图中所包含的图形和图像
1.学生回忆图书借阅的过程,并分小组交流。各组代表交流回答。
学生à图书管理员à图书馆。
2.学生观看大屏幕了解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并例举日常生活中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其它资源的管理,如:仓库管理、档案管理等。组内讨论交流传统信息管理资源方式的缺点。
3.思考有没有更高效的管理方式,如计算机管理等。
1.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熟悉事物入手,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为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作准备,引入课堂。
2.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引入活动主题,同时为下一个环节:两种管理方式的类比作铺垫。
探究分析
任务驱动
[知识点导入]
1.打开D盘根目录下的“图书档案库.mdb”文件。
2.直接查找图书中国海洋的出版社名称。
3.进入数据库系统
得出结论:
1.要求学生回想子任务1、 2、3涉及的三个对象:图书档案库.mdb、Access程序、图书基本信息查询系统。
2.课件展示三个对象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对应关系。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4..课件展示两种信息管理方式,并要求学生对这两方式进行比较。
知识点归纳
1.课件展示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并作简单讲解。
2.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你生活中哪些地方接触过数据系统。
3.对学生的小结内容进行补充,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知识点导入]
利用画图软件,改变自定义中颜色的值,观察颜色的变化。
[知识点归纳]
三原色调色概念。用256种红,256种绿,256种蓝进行排列
[任务探究]
通过改变三原色的值,对图片进行调色
[知识点导入]
我们经常会下载一些图片,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图片有哪几种格式呢?计算机种存储图像的格式的不同,是否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呢?
[知识点归纳]
几种常用的文件格式:BMP、TIF、GIF、JPG
GIF、JPG格式的文件,数据量少、图像清晰,是网页上最常用的两种图像格式。
1.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子任务1、 2、3,实践体验活动内容,之后相互交流实践的体验。
2.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学生思考并回答用哪种方法效率更高。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数据库概念
1.学生回忆并回答实践体验中涉及的三个对象。
2.思考并分析三个对象的相互关系。
3.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单相关内容(一、二、三),作好记录,并请组长总结回答。
4.学生思考并讨论两种信息管理方式的异同点。
1.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你生活中哪些地方接触过数据系统。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代表本组作总结发言。
2. 完成学习任务单相关内容(四),并对本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自我小结。
1.实践体验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产生对以上对象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1.从理性角度讨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通过剖析实践体验中用到的图书档案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感受数据系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验数据库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后继选修内容的学习兴趣。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实践探索
[任务1]
展示网址:
http://www.tqyb.cc/QXFWmain.asp要求学生查询天气等信息.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
百度常用搜索
查询天气情况,体验网络数据库系统对信息的管理.
1.拓展本堂课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理解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
纳
总
结
1.对评价项目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
2.指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的结果作适当点评。
1.进入数据库系统自主学习网站的课堂在线评价栏目完成自我评价。
2.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3.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1.将教材中的“实验评价”与“成长记录”集中在一起,方便学生操作和教师管理。
2.通过大屏幕实时显示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及时地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评价
1、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网络。
2、着力于学习方法的指导。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4、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5、及时评价、激励成长。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网络学习活动,学生基本掌握本堂课的知识技能,对学习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据库中的数据,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从中体会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和优势,同时也感到科学地管理、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但有一点感到不足的是,本堂课只是以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而没有创造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合作,取而代之是课堂形式的小组合作交流,这是我在以后网络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