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框架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36527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框架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框架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从禅让到 王位世袭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中央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起源——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朝 王位世袭的形成 相、卿等的设立 分封制 内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结束——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 宗法制 根本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 点——嫡长子继承制 本 质——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影 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君主专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包括皇权至上、独裁、地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 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即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该制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政府,根据中央法令、政策办事,受中央政府的领导与监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的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及完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 和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 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郡县制的 全面推行 废分封,立郡县 地方官制——郡(守)——县(令或长) 推行郡县制的特点和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武帝 背景:汉朝地方郡县、封国并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刺史制,监察百官 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唐中期,唐睿宗设置节度使,自主权过大,威胁中央 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北宋初中央集 权得到加强 军事上:收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官,设通判→负责 监督 财政上:转运使→地方赋税由中 央掌控 影 响:积极、消极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 地方—路、府、州、县 宣慰司——对边远地区进行管理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朝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但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宋初削弱相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措施 中枢分权 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废除宰相制度 创立内阁 措施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明 清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地方势力的削弱,中央集权的加强;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 评 价: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 隋唐宋元科举制 汉察举制:标准——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