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WHO AM I?为课堂教学材料,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我国《标准》指导教学目标制定,以“5C”外语学习思想指导教学环节设计,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本设计以学生中心,运用了图示理论,采用了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等活动形式,串联成环,前后环环相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英语重新诠释课文,并初步具备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计算机”,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应用等,其中还谈到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几种信息技术的载体、智能计算机的发明等等。不过,整个单元多以计算机为第一人称进行自白,这种拟人的手法使得文章谈起来妙趣横生,抽象的专业知识介绍起来也浅显易懂。本主旨语篇WHO AM I ?以计算机的口吻自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计算机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运用。表达了计算机的发展变化之快以及在生活中用途之广。
三、学习者分析
计算机这一话题虽然有趣,但本单元所选语言材料属于科普类说明文,内容较为抽样,文章中也不乏一些专业术语,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学生上课以interpersonal的交流为主,而interpretative和presentational形式比重不够。由于文化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高。此外,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不够,语言和信息的双向促进关系的认识不够。对于比较策略主要运用在英汉汉英互译的语言层面,未进入文化比较和思维比较。学生的课外语言活动环境不够丰富和重视程度不够,通常以词汇、语法和写作练习为主,缺乏真实的语言运用。
四、教学目标
(1) Language Skills:
1. Use “decision making” expressions like “I believe... in my opinion, etc” correctly..
2. Develop their predicting and reorganizing skills..
3. Write an 100-word passage on “My Robot Friend----Alice”.
(2) Language Knowledge:
1. Reorganize and share their backgroud information of computers..
2. Find and retell the grammar Voice. .
(3) Emotions and Attitudes
1. 通过讨论,能归纳和陈述网络给学校带来的影响;
2. 通过辩论,能对外来网络充满好奇,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态度和习惯。.
(4) Learning Strageties
(5) Culture Awareness
【教学重点】
1、在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各类常见和新型用途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和信息加工组织能力。
2、在与机器人Alice聊天的基础上,能写一篇题为“My Robot Friend----Alice的100字文章。
【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各类常见和新型用途,训练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和信息加工组织能力。
五、教学过程
Step1:Greetings and leading-in
Activity1: Guessing game
Let students guess the topic by showing several attractive pictures.
[设计思路]本活动旨在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猜测各种各样的图片既有助于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向学生呈现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开阔学生视野。
Step2: Pre-reading
Activity2: Preparing and sharing(Individual and Group work )
1、教师或学生提供符合学生阅读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文体和中英版本;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历史、著名人物、各类应用以及对未来计算机的设想。
2、学生六人一组,先运用初步掌握的略读和跳读技巧整理信息;再组内每人向组员介绍自己的信息;
[设计思路]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已有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组织来了解和分享计算机的背景知识。该设计教师不再是背景呈现者,而是资源库的提供者。活动涉及主要有interpersonal和interpretative两类常用的交流模式,且信息均来源自现实生活。本设计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
Step3: While-reading
Activity3: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timeline below (individual work )
164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2 : The analytical machine was made by Charles Babbage.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0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The first family of computers wa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1970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w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 本活动属于fast-reading,旨在利用图示理清思路,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同时训练学生Skimming的阅读技巧。由于本篇文章由于讲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故以时间发展顺序作为阅读的线索,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Activity 3: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below(pair work )
[设计思路]本活动属于careful-reading,旨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此练习来讲解文章的语言知识和篇章结构,锻炼学生寻找Topic sentence来阅读技巧,并能模仿“topic sentence+supporting details”的写作模式。
Activity 4: Ask-and-answer. (Summary / class work)
Q1:What’s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Q2: Do you feel difficult in understanding the passage? And why?
[设计思路]本活动旨在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语言知识到篇章结构知识的判断、分析。通过该活动,学生对本文有了全局的把握。到这里,完成了对课文本身的学习。
Step4:Conclusion and homework
1. Conclusion of the class
2. Task:“My Robot Friend----Alice”
Have you ever chatted with a robot? Do you what to talk with him/her? Now, you have the chance. You can have Alice, a robot to be your friend. So today, your
task is to meet Alice, talk with her, and then write a 100-word about the talk and your feeling. Here is the place you can find her. Have a nice talk!
[设计思路] 本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智能计算机与语篇的拟人手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人”的感觉,故学生可以进行知识和情感的迁移,该活动能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学英语,交好友,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设计了若干情景与活动,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1. 针对所设定的每节课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侧重,不能平分时间,一些“热身”活动应该轻轻带过,否则会造成课堂的时间控制不了。
2.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乐于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但是任务设计以及其难度是开展小组合作的重点和难点。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要适中。而且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有教学目标是否真正一致,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单纯地追求“快乐”。
3. 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图片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使用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筛选工作,用最恰当的表达最多的内容。
4. 不要抛弃优秀的传统教法。在任务型教学中,也可以考虑融入传统的板书和语言形式的操练,令到学生的操练更具目的性、指引性。
5. 在实现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必要的简单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上,本设计以活动为中心,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跨学科的外语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难到易,从语言知识到篇章结构,将阅读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