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34112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7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产生于下图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类主宰自然 ④征服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图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B [来源:学科网ZXXK] 下图所示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读图,完成第2~3题。 2.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3.下列做法符合③模式的是(  ) 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解析第2题,①表示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开发;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被动地依赖环境;③表示人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环境,人与环境相协调。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应是②①③。第3题,A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模式③相符合。 答案2.B 3.A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完成第4~5题。 4.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C.人为拦截地表水、抽取地下水 D.沙漠扩张 5.月牙泉面临消失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理论影响?(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协调论 C.人定胜天论 D.“天人合一”思想 解析月牙泉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口增多,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使月牙泉水量减少。 答案4.C 5.C 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思想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定胜天的思想 D.人地协调论 7.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解析第6题,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第7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6.D 7.C 8.下图表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与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    ,B   ,C   。  (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下图中增绘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1)水 生物(可互换) 矿产 (2)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 (3)如下图,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阶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来源:学科网] 9.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0.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解析第9题,人类发展是从采集狩猎时期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农业、工业时期和现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阶段,据此可判断图示反映的社会发展顺序。第10题,②阶段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其他产业比重较大,说明是工业文明时期,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发展观最强的时期。 答案9.A 10.D 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来源:Z_xx_k.Com]B.人地协调论 C.适应论 D.地理环境决定论 12.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来源:Z|xx|k.Com]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第11题,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第12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保护作用。 答案11.B 12.C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第13~15题。 1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1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1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解析题中的三幅图都是描述人地关系的,观点一主要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观点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作用;观点三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答案13.C 14.D 15.C 16.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