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班数学:认识前后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
活动准备:
小兔和小鸡头饰、树林和蘑菇房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分匹进教室,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玩手指游戏。
规则:小手小手举起来(在上面)
小手小手放下来(在下面)
小手小手伸出来(在前面)
小手小手藏起来(在后面)
2、听口令玩游戏,让幼儿学习方位词,认识前后方位。
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两人一组练习方位。
一只小兔找一只小鸡,站到她的前面说:“我在XX的前面。”
(创编前面的动作)
小兔站到小鸡的后面说:“我在XX的后面。”
(创编后面的动作)
2、交换角色练习一次。
三、通过游戏“小动物和狼”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规则:首先,讲清楚小兔和小鸡隐藏的地点,小兔躲在树林后面;小鸡躲在蘑菇房子后面。小动物们出去玩,当发现狼的时候,小动物们赶紧躲到指定地点,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四、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客人老师,站到她的前面和她们一起做游戏。
活动反思:
第一次参与数学课题的研讨,面对小班的数学活动目标我有些不知所措。当看到“认识方位上下、前后”这一目标时,我突然想到: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其实就涉及到孩子对方向感的把握。于是,我结合集体舞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音乐中、在孩子与孩子之间互动中掌握前后方位。同时结合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换角色学习方位词,就是在游戏“捉迷藏”最后可以在树林和蘑菇房子上做一个有关动物的标志。
文化新村幼儿园教研组活动记录
班组:数学课题组 记录时间:2006.12.11
时间:2006.12.11 活动主持人:姚晓芬
参加人员:蒋春梅、温月红
活动内容:
数学活动:“认识前后”(小班)
蒋春梅:以音乐集体舞的形式进行数学活动比较新颖,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温月红:在玩游戏时,可以请两位老师分别做鸡妈妈和兔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表演,这样以免孩子跑错地方。
备注:
记录人:施健
评课后反思:
第一次公开上数学活动心里总感觉心里没底,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孩子们是开心的、愉悦的;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活动。结合集体舞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认识方位我觉得还是比较轻松的。同时结合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换角色学习方位词,就是在游戏“捉迷藏”最后可以在树林和蘑菇房子上做一个有关动物的标志。这样能够提高活动的准确度。
数学活动:动物的家
执教:施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
2、通过对动物的了解,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水里、在陆地上、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进行分类。
3、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动物胸饰:在水里(蝌蚪、鱼、虾、海马)
在陆地(狮子、小兔、蚂蚁、公鸡、刺猬)
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鸭、鹅、乌龟、青蛙、螃蟹)
2、音乐
3、布置场地:小河、草地
活动过程:
一、以动物的形象导入情景 。
(小朋友们带胸饰)小动物们,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参加音乐会好吗?
二、学习分类
1、谈话:小动物的本领
师:在音乐会开始之前,我们先自我介绍一下。你是谁?
那你们生活在哪呀?
你们有什么本领?
2、分类:在水里和在陆地上。
师:有的小动物是生活在水里,有的小动物在陆地上。今天的音乐会可能有点晚,为了让你们方便,我给你们在森林旁边先安个家。(出示水里和陆地的标记)
在水里(蝌蚪、鱼、虾、海马、鸭、鹅、乌龟、青蛙、螃蟹)
在陆地(狮子、小兔、蚂蚁、公鸡、刺猬)
三、学习第二次分类
1、通过第一次分类,产生第三个特征。
师:小青蛙的本领可大了,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跳来跳去。还有哪些小动物既能在水里又能到陆地上呢?
2、出示第三个特征标记(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
在水里(蝌蚪、鱼、虾、海马)
在陆地(狮子、小兔、蚂蚁、公鸡、刺猬)
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鸭、鹅、乌龟、青蛙、螃蟹)
3、让幼儿根据标记结合动物自身特征进行分类。
4、幼儿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是从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出发,结合小动物的特征产生而来的。小班的分类活动一般都是以大小、颜色、图形等进行分类,所以,我想到了这个主题。由于这节活动科学性比较强,自身考虑得不够周到,所以,在活动中存在一些分歧。
评课意见:
1、 按特征进行交替分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有些难度。
2、 这节活动科学性比较强,在小班科学性的知识是否让孩子深层次的了解?
3、 科学性强的活动在用词方面要准确。
文化新村幼儿园教研组活动记录
班组:数学课题组 记录时间:2006.12.14
时间:2006.12.14 活动主持人:姚晓芬
参加人员:陈冰、吴敏、李冬辉、朱丽华
活动内容:
数学活动:“小动物的家”(小班)
陈 冰:按特征进行交替分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有些难度。
李冬辉:这节活动科学性比较强,在小班科学性的知识是否让孩子深层次的了解?
姚晓芬:科学性强的活动在用词方面要准确。
吴 敏:活动中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都能积极地参与,对于第二次的分类有些难度。
朱丽华:可以将“两栖动物”的含义告诉孩子。
备注:
记录人:施健
活动反思:
对于这次数学教研活动,我们更多的是从生活和游戏出发,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活动。所以,我便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对于动物的特征我想到了在水里的、在陆地上的和既能在水里游能在陆地上的。从活动效果来看:虽然孩子们对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科学性的知识,导致在分类的过程中出现分歧。这也是活动考虑不周的结果,因此,这节活动还需要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