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2013-2014(上)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总星系 D.银河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4、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全球任何地区都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会引起“磁暴”,指南针不能够正确指示方向 D.降水变化与太阳活动有关
5、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天体的是( )
A.恒星 B.陨石 C.月球 D.哈雷彗星
7、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 )
A.氢和氧 B.氧和氦 C.氢和氦 D.氧和氮
8.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B.太阳辐射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
9.右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是( )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10.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经线上的各地( )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长相同
11. 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12.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其中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变化特点是( )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B.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C.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D.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3.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物质存在,是因为( )
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②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地形条件
③地球具有生物生存的土壤条件 ④地球具备生物所必需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读下面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完成14-15题。
1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15.国庆节位于( )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16.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
17.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
18.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
A.西半球 B.南寒带 C.东半球 D.中纬度
19.下图中,虚线表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20.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21.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22.在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的是 ( )
A.软流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23.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随季节的变化
C.地球上的昼夜之分 D.北京每天的日出日落时刻不同
24.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25.“北京时间”不是( )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120°E 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6.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 (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7.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的活动周期是 ( )
A.5年 B.11年 C.3年 D.22年
28.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说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其四时之景不同,是因为(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C.昼夜交替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读下面一段资料回答29――30题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9.英国伦敦的中国学子看到此景的时间是 ( )
A.10月24日10时 05分 B.10月24日8时 05分
C.10月23日10时 05 分 D.10月25日2时05分
30.此日,牡丹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赤道
南回归线线
北回归线线线
③
④
②
①
⑤
图10
A
B
0°
图9
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40分)。
31.读图“天体系统示意”,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天体系统是运动中的天体之间 、 所构成的。
(2)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则是地月系
的中心天体。
(3) 太阳系中,地球轨道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填写出行星的名称,填出字母不给分)
(4) 图中虚线是 的运行轨道。
(5) 图中字母H代表的是八大行星之中的 星。
32.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9)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图10),完成下列各题。(共11分)
(1)在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2分)
(2)这一天,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2分)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2分)
(4) 这一天,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上
太阳直射在 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2分)
(5) 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 、 (2分)
(6)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分)
3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图中A.B.C.D.四点中,表示近日点的是 ,每年的 月初地球由此经过。
(3)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4)地球运行到A.B.C.D四点中的 点附近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34.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图所示日期是 月 日或 月 日。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此时地球上除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的东西两侧日期也不相同,这条经线是 。
(4)图所示当天地球赤道上日出的地方时是 时;
(5)从昼夜半球看,图中NAS叫 线。
35.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我国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每空1分,共8分)。
(1)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对 的研究而得到的。
(2)图中分界面A是 B是 ;
(3)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 的发源地;
(4)图中圈层C是 D是
(5)岩石圈包括 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