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 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 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 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 提到的属于第二种。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表达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 于作者的主张。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 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
2、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例如:2新集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 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 就是此题的答案。三、两步法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分别举列如下: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特别可贵吗?又如 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 就是这一段的段意。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 “江泽民同志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 古典文学常话。3、碧螺
3、春各段那么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久负盛 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 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表达的几个 要点简要地写出来。1、指导精读。2、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 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那么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 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 获取尽量多的信息。3、指导写读书笔记。104、朗读和默读朗读,
4、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11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那么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 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 事情节开展;如果是在中间,那么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 尾,那么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 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例如: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 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 样写有哪些作用?(注意,此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
5、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 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四、三步走法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局部、都、 简略、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不 能;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 化了,就不能表达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例如:山西省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中 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 来的,去掉那么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 要求。五、三析法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
6、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 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 指出其语境义。例如: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 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 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 结合语境,答案为: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 谈论自己的子孙;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 一般不可实现。六、进入角色法2022年连云港市中考复习指
7、南考试说明中指出考察学生“欣 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 力。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 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 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例如:河北省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考试中第22题:西尔 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异化?第23题:西尔维娅是一个怎 样的小女孩?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小女孩的身份进 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小女孩我刚见到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 和年轻人相识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
8、思念他;我们也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大自 然的小女孩。七、其他方法:(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以后, 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遵照下面的模式:准确 (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 点、分论点);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说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 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其他要素如:时间、
9、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把握以上几点,相信,我们都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一、变序法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 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 直奔文章的中心。1 .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 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 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 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 上下文进行分析: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他为什么 要一动也不动?这
10、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2 .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 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局部内容与 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 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 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这种讲读方法,符合儿童由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规律。如 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确定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
11、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 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其教学基 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 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自学囊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囊括提出问题、互相探 讨、教师辅导;精讲囊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厂演练 囊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 系,相辅相成。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五、情境教学法它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 的情感体验,进而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1
12、.实体情境2.模拟情境3.语感情境4.想象情境-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篇末可设 问: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如果他还能说话, 想说些什么?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 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验 上升到理性认识。一、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 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 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 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 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 眼思想内容的划分。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
13、连起来,表示一个 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 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2、并列式。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 关系是并列存在的。这一段前后两局部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 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3、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表达后具体表达,也囊括先总述再分述 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 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14、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 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 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 婉 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 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 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 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4、转折式。全段分两局部,前后两局部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 等转折词分开。例如灰棕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
15、林场的灰棕鸟多。我想, 灰棕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棕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 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棕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 关于灰棕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局部内容间没 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 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 份独特的海上景观。这一段前后两句间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 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
16、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 的海上景观。5、因果式。遵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 段。囊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 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 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 大师福楼拜为师。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 师。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 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 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 住了:老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进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 题的含义。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 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 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局部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 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