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本文主要以英德市大洞镇苗花管理区的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侵害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发现该管理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与父母关系紧张、生理与心理健康欠佳、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侵害等问题。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从而更新社会与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关键词:留守儿童 文化教育 心理健康 社会暴力1 前言
2、 52 调查的基本情况 53 留守儿童的现状浅析 53.1 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53.2 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目的分析 73.3 留守儿童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 83.4 留守儿童日常娱乐状况 93.5 被侵害与侵害并存 104 苗花区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14.1 学习普遍较差 114.2 亲情缺失 114.3 心理存在偏差 124.4 道德行为及人格不完整 124.5 存在违规违法现象 134.6 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134.7 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135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成因浅析 145.1 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 145.2 代沟严重,管理及教育不到位 145.3 学校管理不
3、力,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够 155.4 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156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156.1 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作用和引导作用 166.2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兴建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学校 166.3 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176.4 加大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176.5 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186.6 改革户籍制度 187 总结 19参 考 文 献 2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
4、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1 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在苗花管理区的留守儿童群中,甚至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与措施,加强文化与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
5、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据新华网发布的全国妇联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指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2 因此,在留守儿童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新出现的还是已有的,均亟待解决。二、江西省新干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教育情况(一)留守儿童数量多,比例大3新干县总人口305844万,每年外出务工人数46683人,据调查统计,全县13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留守儿童,全县儿童数为46021人,其中留守儿童9664人,占全县儿童总数的21%,其中河西的三湖、荷浦比例最高,三湖镇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的90%,县城附近的金川镇仅占4%。在这些留守儿童中,03岁婴儿占12%,36岁学龄
6、前儿童占24%,小学生占36%,初中生占24%,高中生占4%,(二)留守儿童监护弱化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分为三种:一种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在家占25%;第二种是父亲留守在家,母亲外出打工占18%;第三种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占57%。父母外出,留守儿童托付给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以隔代监护为主,全县9664名留守儿童中64.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监护,20%由父或母其中一方照顾,5%寄养在亲戚家里,8.5%在学校住宿,2.1%自己独立生活。综合起来,留守儿童监护大概有四种:一种是隔代监护,监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人为父亲或母亲一方以及伯父、伯
7、母、叔叔、婶婶、姨父、姨母、姑父、姑母等亲戚;第三种是同辈监护,监护人为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等,最后一种是自我监护,实际上就是监护缺失。(三)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但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调查显示,82%留守儿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活,参加一些田里、地里的农活,有些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反过来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普遍较低,调查显示,67.4%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26%的儿童月生活费在100元至200元之间,少数孩子月生活费较高,其中每月200元至300
8、元的占5.5%,每月300元以上的只占0.6%。父母每月给孩子的零花钱59%在10元以下,22%在10元至20元之间,17%在30元至50元之间,只有2%在60元以上。大部分孩子的生活水平还处于基本的温饱阶段,营养和健康要求都不高。(四)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够健全。87.9%的孩子非常希望或比较希望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渴望感受父母的爱抚,90%的孩子存在心理不安全感。(五)留守儿童的学习存在困难。有近70%的孩子认为学习有困难,只有30%的孩子认为没有困难。半数以上的孩子没有家庭学习辅导,三分之一的孩子对家庭学习辅导不满意。(六)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滑坡。(七)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够规范。有些孩子因为得
9、不到父母的关爱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脾气变得暴躁、任性,打架斗殴、侮骂老师和同学,甚至长辈。(八)留守儿童有中途辍学现象。不能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受教育程度不高,部分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四)追根求源,深入调查。导致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我们课题组分别在中、高年级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和学习较好的“留守儿童” 群体中查找典型个案,从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自身状况等方面寻找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中、高年级学习较差“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及分析。1、学习热情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
10、这些中、高年级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其他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红色“X”,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2、学习方法不科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于这些中、高年级学习较差“留守儿童”而言,习惯可能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在对中、高年级“留守儿童”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放学回家,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三年级学生占2
11、5.3%,四年级学生占19.6%,五年级学生占13.8%,六年级学生占9.8%,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中、高年级学习较差“留守儿童”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要家长督促做作业的占65.3%,向同学抄作业的占16.2%,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边吃东西的占39.4%。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56.1%;还有7.5%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3、厌学情绪严重,引发学习心理障碍。父母离家进城后,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上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在学校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思索不出只好放弃,长此以往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
12、,缺乏动力,产生了厌学情绪,并且自信心严重受损。由于缺乏一些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及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之家庭结构、生活环境的欠缺,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受到较多的负面情绪影响。养成他们任性、冷漠、自卑、郁闷、胆怯、失望、冲动、敏感、嫉妒、孤独等不良心理。 4、他们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 调查结果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14.4%的拥有学习问题的“留守儿童”认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只有9.9%的教师经常找这些拥有学习问题的“留守儿童”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
13、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5、学校对他们的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师对这些中、高年级学习较差“留守儿童”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表现。但是,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 中、高年级学习较好“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
14、。1、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调查发现:91.1%的留守儿童“每月迟到的次数在5次以下”,84.1%的留守儿童“经常能够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63.3%的留守儿童能够“经常看一些课外书”,93.3的留守儿童“喜欢上学”。由此可见,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以致于他们只有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有帮助的。然而从比较的差异性上来看,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困难更多。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2、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意志。 父
15、母离家进城后,由于他们过早的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们事实上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学习,他们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上经历了众多的困难,在学校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但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坚强的学习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让他们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他们的学习意志被锻炼的更加的坚强。3、他们具有独到的学习方法。调查发现:由于留守儿童家庭学习辅导的缺位,致使他们,必须将学习解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堂学习中。他们能长期坚持每天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学习,不懂的问题找老师、同伴帮助,在学校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题目可以到家来做。这大大提高了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了独到的学习方法。4、他们倍受老师和同伴的亲
16、睐。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因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班集体中名列前茅,老师将他们定为班集体中学习的典型、榜样,同学们都愿意与他们交朋友。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在班级中都担任着学习委员、班长等重要的角色,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这也填补了由于他们的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而带来的一些缺陷。 5、在他们的成长中,“同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调查发现:65.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77.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很多朋友会帮助他”;79.1%的留守儿童“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愿意找他帮忙”;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开心。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情感发
17、展方面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同辈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沟通更多的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同学则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影响深远。1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瞧不起。因此,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
18、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现一定的自我封闭性,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一段时间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心理孤僻抑郁1。3逆反心理和行
19、为偏差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际交往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亲友的批评管教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2。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
20、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4厌学心理和怨恨父母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时不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学习比较被动,加之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接管他们的亲戚一般只管他们的生活不管学习,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症等问题。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据公安部的调查,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
21、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一是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二是委托监护。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
22、委托监护。三是无人监护。经研究,农村90以上的“留守儿童”均属于以上三种生活状态3,但无论是哪一种受监护的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家庭抚养问题。“家庭以及存在于家庭中的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第一所学校。”4儿童成长过程中,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爱的呵护。父母的爱与教育,犹如阳光之于幼苗。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5而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却是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他们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导致情感生活出现很大的
23、缺陷,从而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孤儿,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很不利。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缺欠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如亲子关系不健全,留守儿童在认知方面没有支持,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一些限制。留守儿童虽然从抚养他们的祖辈那里获得了关心和爱抚,但老年人不论在精力还是在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如年轻的父母们,他们的爱也就不够敏感和细致,也不及年轻的父母们有活力。老年人自己也属于需要照顾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年龄在60岁左右,有的甚至70多岁了还得照料儿女们留在家里的孙子孙女,并默默承担着家务及农活,他们对孙子孙女们的照顾有时显得力不从心。2教育问题现在
24、农村中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尝到了由于缺乏知识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的滋味,因而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外出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但是,由于打工外出,作为父母应该有的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便少了,对孩子的了解也少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在学校学习更加有信心,更积极。家庭的完整性是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形成的最基本条件。由于与父母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祖辈和其他抚养者。隔代教育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任性调皮,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一般老年人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更多帮助,在教育方式上也很难和孩子有畅通的交流。如果监管者是亲戚,他
25、们又往往觉得对别人的孩子不便进行管束;寄养的孩子总是觉得寄人篱下没有归属感,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仿的孩子产生矛盾。3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
26、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4犯罪与越轨问题儿童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不良的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成年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须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才能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看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多是儿童的爷爷奶奶,他们能够照顾到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往往照顾不到儿童心灵世界的培养,和学校教育也无法协调。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在社会不良因素的作用下,他们的行为就容易超越常规,产生一些极端的结果。1、迷信赌博风的影响,现在农村迷信赌博风盛行,很多的农村的休闲活动就是打牌、打麻将,有的还在搞地下的赌博活动有很多的大人参与其
27、中,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留守儿家庭监护上的不足,很多的孩子也时常到桌面去转转,耳濡目染,一些学生也学会了赌博,而且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对于金钱的盲目崇拜,无心学习,给学生心灵带来严重的影响。2、网吧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这也影响了留守儿童学习的热情,据调查,有80%有留儿童不愿意读书,但是喜欢在网吧上网。而农村地区对网吧的管理也难以做到那么严格,据我们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中的客源90%是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中小学生。有的网吧的开张就是靠孩子,就是赚孩子的钱。没有孩子,网吧就生存不下去。很多
28、农村乡镇的学生大都是走读生,很多的网吧,就开在学校不远的地方,学生上学,下课回家,经过都得经过网吧,孩子接触网吧的机会很多,很难不进入里面去。现在城里的网吧规定了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而乡镇呢,由于执法监管部鞭长莫及。无法及时监督制止。造成孩子在迷恋网吧,无心上学,无法自拔。加之留守儿童在校个缺少家庭的有效监管,学校鞭长莫及,很多的学生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一开始可能是偷偷的上,慢慢的上瘾后可能就会发展成通宵的上,慢慢的上课的时候精神不太好,听不进课,打瞌睡,造成学习开始下降上课不认真听讲,另留守儿童却在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数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
29、理,而网吧,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就成了孩释放的一种途径。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3、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由调查表可以发现,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
30、象。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其中有70%的留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比较后的位置。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中,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政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完善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库,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
31、儿童的管理服务。村级组织要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及留守子女监护等情况,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履行教育和监护子女的法律义务;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卫生保健、人身安全及摸底调查等工作。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留守儿童的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党员“三卡”管理和干部工作考核中,每一位党员干部联系一户留守儿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二、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条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贫困留守儿童寄
32、宿优先和优待制度,减少或减免贫困留守儿童寄宿费。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儿童因缺失父母关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三、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整体合力。文明办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总结交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妇联要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家长接受文化教育,更好地承担起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共青团要组织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各级关工委要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留守儿童”
33、的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同时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四、进一步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让留守儿童亲情不缺失。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应切实承担起监护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外出的家长有能力的可以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读书生活,如果条件不允许,父母一方最好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要通过爱心教育,唤回家长的亲情,督促外出务工人员时常回家看望子女,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多与子女联系和沟通,让留
34、守儿童的亲情不缺失。五、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自强班”、“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动员和组织乡村党团员、学校教师、妇代会主任、“五老”志愿者等,担任“代理家长”、校外辅导员,建立健全老教师校外辅导网络,定期与学校、家长沟通联系,做好社会关爱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手拉手”、“幸福快车”等关爱帮扶活动,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进一步加大“希望工程”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力度,通过少先队“手拉手”行动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服务留守儿童。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地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命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引凤回巢”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的本土就业岗位,既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又从源头上破解了留守儿童难题,做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