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机原理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8670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机原理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 论 一、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二、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 三、 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硬件——五大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 2. 软件——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程序的控制下运行。 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结构特点:三总线(AB,DB,CB) 4. 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特点:单总线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一、掌握8086CPU的结构 总线接口单元BIU——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形成20bit物理地址、总线控制逻辑、与Memory和I/O的信息传送。 执行单元EU——进行算逻运算、偏移地址计算、向BID提供指令执行结果的数据和偏移地址。 内部寄存器(Register 14个) 数据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CX计数、DX数据,8/16bit。 指针寄存器,SP堆栈指针、BP基址指针。 变址寄存器,SI源变址指针、DI目的变址指针。 控制寄存器,IP指令指针,PSW状态标志。 段寄存器,CS代码段、DS数据段、SS堆栈段、ES附加段。 状态标志:掌握 C、P、Z、S、O以及 D 方向、I中断标识。 二、理解8086CPU的引脚及其功能 1. 8086/8088CPU在最小模式中的引脚定义 地址/数据总线:AD0——AD15 高位地址线:A16——A19 常用控制线:BHE,MN/MX,RD,WR,M/IO,ALE,INTR,INTA,NMI。 2. 8086与8088CPU的不同之处。 三、掌握8086储存器组织结构 存储器的分段——解决16bit寄存器和20bit地址(1GB)的矛盾 四类段,不同的功能。各段为64KB,可重叠也可不重叠。 物理地址的形成——物理地址=段地址0000+0000偏移地址, 其中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均为16bit。 逻辑地址的来源——取指令自动选IP,堆栈操作自动选SP, 存储器操作,CPU根据寻址方式计算有效地址EA 。 8086存储器的分体结构: 1.字存储体(8位数据总线存储芯片与16位数据总线CPU连接)的构成 偶地址存储体:A0选择 奇地址存储体:BEH选择 注:在存储器的分体结构时数据存放格式。 2.8位数据总线I/O端口与16位数据总线CPU连接。 堆栈的概念:先进后出;栈底在大地址;SP指向堆栈区的最小地址;压栈使SP变小,出栈使SP变大(其变化值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三、 掌握8086最小系统的配置方法及特点。 MN/MX=5V; 地址总线由AD0~AD15,A16/S3~A19/S6通过8282锁存器构成; 数据总线直接由AD0~AD15构成(也可加总线驱动8286); 控制总线由CPU的控制线提供,构成一小型、单处理机系统。 四、 理解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了解存储器/IO读、写、中断处理几种基本时序,能按时序图说明它们的工作过程。 第三章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一、掌握8086的各种寻址方式 七种寻址方式:立即、寄存器、直接、寄存器间接、寄存器相对(变址)、基址+变址、相对基址变址(基址+变址+位移量)。 二、掌握8086指令系统中各类常用指令的使用 传送指令类:注意堆栈操作、LEA、交换、XLAT、IN、OUT 算术运算类:注意对标志位影响;组合BCD码和未组合BCD码加减运算以及运算后的BCD码调整;乘除运算的数据源和运算结果数据的寄存器;带符号数和不带符号数以及它们的CMP运算后的判断;累加和与多位数加减;找最大数和最小数;乘法和除法运算指令,被乘(除)数、乘(除)数和积(商)。 逻辑运算类:注意按位运算对标志位的影响;移位和循环的区别和结果;判定特殊位和置特殊位;码转换。 串操作类:串传送、串比较、串搜索、取串、存串;注意字节和字串操作;重复和条件重复。注意隐含的寄存器使用。 控制传送类:转移地址的寻址方式(段内直接、间接,段间直接、间接);子程序的段内、段间调用和返回以及对堆栈指针SP的影响;条件转移和无条件转移;内部中断转移和返回(见中断部分)。 指令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MOV BX,0201H MOV [AX],[BX] ;内存之间不能传送 MOV SI,OFFSET 0100H ;OFFSET把数据段定义 的变量名转换为地址 MOV 0201H,BX ;立即数不能作为目的操作数,按题意改[0201H] TEST AL,8000H ;目的是8bit,源是16bit。 IN AL,218H IN AL,[218H] OUT 218H,AL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 掌握常用伪指令的应用 DB、DW、DD、=、EQU、OFFSET、段说明等的基本语句的应用。 二、了解常用DOS功能的调用方法 ①功能号n送 AH ②置入口参数 ③执行INT 21H ④分析出口参数 功能 功能号 入口参数 出口参数 *键入字符并回显 AH=1 AL=字符 显示字符 AH=2 DL=字符 键入字符不回显 AH=8 AL=字符 *键入字符不回显 AH=7 AL=字符 显示字符串(不含’$’) AH=9 DS:DX=串首地址 键入字符串至内存 AH=0AH DS:DX=缓冲区首地址 设置中断向量 AH=25H DS:DX=中断向量 AL=中断类型号 取中断向量 AH=35H AL=中断类型号 ES:BX=中断向量 返回DOS(带返回码) AH=4CH AL=返回码 第五章 程序设计方法 一、掌握顺序结构,分枝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掌握:查表程序,跳转表实现多分枝,码制转换,多字节运算,字符串操作,子程序的参数传递等常用程序和程序段的设计方法。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一.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了解RAM(静态、动态),ROM(ROM、PROM、EPROM)的特点及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 RAM/ROM与CPU连接 1. 了解RAM/RO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RAM/ROM与CPU的连接方法; 掌握静态RAM(6116、6264、62128)和EPROM(2732、2764、27128)的引脚功能; 掌握静态RAM和EPROM与CPU的连接方法;即:片内地址线的连接,数据线的连接,控制线的连接(存储器的字结构数据线和控制线的连接);片选线的连接(线选法,部分译码法,全译码法)。 掌握存储器地址范围的确定(线选法,部分译码法,全译码法) 要求:①根据RAM/ROM与CPU的连线图分析存储器地址范围; ②根据存储器地址范围要求,画出RAM/EPROM与CPU的连接关系; 第七章 I/O接口和总线 一、 I/O接口的功能 1. 理解I/O接口在微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2. 理解存储器映象的输入/输出方式及端口寻址输入/输出方式的特点; 3. 掌握8086 I/O指令(注意I/O直接/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区别); 4. 理解外设接口的组成(数据口、状态口、控制口)和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种类; 二、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 1. 掌握无条件数据传送方式及接口电路组成(输入缓冲/输出锁存); 2.掌握查询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组成,各部件作用,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的方法; 3.掌握中断传送方式接口电路的组成,各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编程)方法; 4.DMA传送 第八章 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 一、 理解CPU中断系统功能(实现中断与返回,实现优先权权排队,进行嵌套处理) 二、 理解CPU响应中断的条件(请求、未屏蔽、CPU中断开放、现行指令执行完); 三、 理解CPU对中断的响应过程; 四、 中断优先权确定(软硬结合查询法;中断优先权编码法;) 五、 中断控制器8259A(了解8259的主要功能;理解8259A中断顺序;理解8259的内部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 六、 8088/8086中断系统 1. 理解8088/8086中断源类型(外中断源/内部中断源) 2. 理解可屏蔽和不可屏蔽响应中断过程 3. 理解内部中断的特点(中断类型码在指令中或预先规定的;不执行INTA周期;除单步中断外,内部中断是无法禁止的;除单步中断外,内部中断的优先级高于外部中断)。 4. 8088/8086中断向量表 ① 掌握中断类型、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中断向量表的概念; ② 掌握根据中断类型号获得中断向量的方法; 第九章 8253及其应用 一、 理解8253端口结构及各端口的寻址方法; 定时/计数 0、1、2通道。16位二进制/十进制减1计数器,最大计数设置值为二进制的0。每通道有CLK、OUT、GATE信号。 二、掌握8253内部寄存器的寻址方法(注:与16位CPU的寻址) 三、8253的工作方式(6种工作方式) 掌握方式2、3的应用方法(从功能、计数值N与输出波形关系、GATE的作用、改变计数值等方面讨论)。理解其他工作方式及应用 四、掌握8253的应用及编程:通道方式控制字(控制字格式给出)、通道计数预置值(时间常数)。 第十章 并行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 一、 掌握8255端口结构及各端口的寻址方法; 二、 掌握8255各工作方式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三、 掌握8255工作方式、控制字置位/复位控制字使用方法;(控制字格式给出) 四、 掌握8255的应用及编程方法(理解键盘接口的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 一、 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传送方向:半双工、全双工;串行传送的两种基本工作方式:同步传送、异步传送;串行传送速率:波特率;调制解调器作用;串行I/O的实现方法UART,USART) 二、 可编程异步通信接口8251 1. 理解8251的基本功能、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了解8251的编程方法; 3. 了解RS-232与8251的应用 第十二章 A/D转换与D/A转换接口 一、 D/A转换器接口 1. 了解DAC的工作队原理及结构; 2. 掌握典型D/A转换器0832与CPU的连接方法及CPU控制DAC产生简单波形的编程方法; 3. 理解10位、12位DAC与CPU的接口方法; 二、 A/D转换器接口 1. 了解逐次反馈A/D转换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ADC0809的构成及各引脚的作用; 3. 掌握ADC0809与CPU的接口方法(无条件方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直接连接方式、通道并行口连接方式)及编程控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