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高考学习网()
来源:高考学习网
名校精选生物压轴题集(2)
【练习1】(8分)右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l、2、3、4、1′、
2′、3′、4′分别表示染色体,B、b、M、m分别表示所在染色体
上控制一定性状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含有四分体个数、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是 、
、 。
(2)该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请写出该细胞其中的一个染色组 。
(3)图示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
图中的基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
(4)若该细胞为某种植物的一个细胞,则该植物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练习2】(12分)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的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型,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杂交组合
总株数
表现型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A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184
184
0
B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192
0
192
C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73
173
0
D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62
162
0
E
C组的F1自交
390
290
100
F
C组的F1×正常株型
405
200
20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 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 。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 (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控制的。理由是 。(2分)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 性。还可通过分析 组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 。
(4)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 。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了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 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 定律。
(5)在不改变某种优质牧草的主要遗传特征的前提下,使该牧草也具有以上动态株型,较好的育种方法是 。
【练习3】(8分)在生物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误,可能会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请尝试分析出现下列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
⑴用马铃薯组织样液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未出现砖红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没出现紫色而出现蓝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花生子叶制切片做脂肪的鉴定实验,观察到有的细胞清晰有的却很模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用新鲜的菠菜为材料提取叶绿体的色素,但得到的色素滤液的颜色较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的色素时,所得到的色素带有重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用蔗糖溶液作为外界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滴加清水后却不复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用洋葱做有丝分裂实验,观察到染色体着色较浅。________________。
⑻在观察线粒体时,选择黑藻制作冼片并用健那绿染色。_____________。
【练习4】(10分) 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消耗ATP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标号代表物质相同的是 (填标号)。
(3)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图写出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要能量来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
【练习5】(8分)假说一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请尝试再写出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2全部直刚毛,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l,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__________ ,依据这一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一个最简单的验证实验,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 ,请绘出验证实验的遗传图解。
【练习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的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
实验材料和用具:相差显微镜(可连续观察活细胞一个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洋葱、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滴管、广口瓶、清水、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等。
方法步骤:
(1)培养洋葱根尖
(2)切取根尖2~3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3)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相差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1)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选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你认为是否可行?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 量筒,带刻度的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 ,如图示装置。
③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和 等。
(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画出l、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练习8】(每空3分,共12分)下面的a.b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1)在a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_____。
(2)在b图中,为了让生态系统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还可在各生物间补充建立哪些能量联系。请在下图中用箭头任意标出两条。
(3)在b图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是_________。
(4)b图生态系统能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_______。
【练习9】(每空3分,共12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1和d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____________。
【练习10】(每空2分,共14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2)在物质循环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的传递效率,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3)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 mg。
(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的不同点 。
(5)若由于某种原因,E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其它各种群数量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6)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答案1】(8分)
(1)0 16 8
(2)二 1234(写出一组四条染色体且不含同源染色体即可)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3/16
【答案2】(12分)
(1)C和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2分)
(2)显性 E (3)性状分离
(4)测交 F1配子 基因的分离(5)基因工程育种
【答案3】⑴马铃薯中含有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是非还原性糖。
⑵使用双缩脲试剂时,B液加入量太多,形成的蓝色的氢氧化铜,掩盖了紫色反应。
⑶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⑷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未加碳酸钙,部分叶绿素被液泡中的酸性物质破坏;加入的丙酮或已醇量过多
⑸滤液细线画的不直;滤纸条没有剪去两个角
⑹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因短时间内过度失水而死亡
⑺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漂洗时间过短,解离液中的盐酸和染色剂发生了反应。
⑻健那绿虽然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但黑藻本身的绿色干扰了对线粒体的观察。
【答案4】(1)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C3酸被[H]还原为C3糖
(2)Ⅱ与Ⅵ,Ⅲ与Ⅶ(2分) (3)②③ 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
(4)光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3糖中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答案5】(1)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基因显性突变(或由隐性基因的携带者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
(2)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2分
选择F1中直刚毛雌果蝇与卷刚毛雄果蝇进行测交2分
【答案6】⑴①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将不再运动,(1分)说明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牵引(1分) ②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仍能运动(1分)说明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1分)
(2)①可行(1分)。因为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分)
②其一,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1分),因此不能解离(和漂洗);(1分)
其二,缺少对照组(1分),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的对照组。(1分
【答案7】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 ②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 ③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气体量(ml)
时间
2号
3号
1号
(2)温度 土豆块的大小和新鲜程度 注射器的密封性 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等。(2分,任答两项)
(3)(2分)(1号、3号每条曲线各1分,曲线编号与土豆块数量一致,且最终与2号线重合)
【答案8】(1) ①③④
(2)农作物→食用真菌、鸡猪牛→沼气池微生物、农作物→沼气池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食用真菌、沼气池微生物
(4)人的作用
【答案9】(1)W1.N1>W2.N2
(2)P的b+c+d+e
(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15%
【答案10】
(1)D→F→E→B
(2)能量流动 80
(3)600
(4)A→D是以CO2形式,E→B是以有机物形式
(5)B大量减少,F增多
(6)产生温室效应(或CO2增多)
第 8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