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等方面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并简要介绍了我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软件测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1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软件测试作为控制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也开始热起来。国外软件厂商早就极为重视软件测试,目前欧美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里,软件测试和开发人员的合适比例达到11,甚至不少企业测试人员的规模已超过了开发人员。而国内,在被调查企业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为15的企业高达36.4%,比例为12的企业占31.8%,比例为11及以上的企业仅占31.7
2、%。随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测试人员。据国内某大型招聘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1至6月软件测试工程师年供需比达到1:50,人才极度稀缺。软件测试人员为什么会有如此稀缺?国内相关人才培养的滞后远不能满足过旺的需求,这是导致测试人才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对相应的市场需求反映过慢,造成了供需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市场缺口巨大,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应届毕业生或IT从业人员想从事软件测试相关工作,但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及基础理论知识而被拒之门外。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软件测试课程,软件测试只是软件工程课程的一
3、部分,所涉及的软件测试相关知识非常有限。即使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的高校,也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教学资源不足等困难。目前比较好的软件测试教材和参考书不多,而且软件测试实践环节所需要大量的案例也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师上课的难度,也是很多老师不愿意上软件测试课程的原因。2教学目的和授课方式我校计算机学院审时度势在3年前就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该门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软件测试知识体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现状,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熟悉软件测试过程管理,从而具有独立承担测试项目的实施能力,具有测试策划、管理、实现和判断能力;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并选用
4、合适的测试工具实施软件测试,让学生掌握一套主流测试工具的具体应用,并且掌握技术流程、软件测试方法、测试管理、配置管理以及技术文档的写作等;最后,引导部分对知识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对软件测试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其后续的发展铺好道路。鉴于以上的教学目的,本课程采取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辅之课堂和网络讨论、案例分析。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为所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该课程的54个学时中,用于基本概念和理论、工具分析和使用的理论授课时间为36个学时,用于案例分析讨论、实验操作的上机实践、研究分析报告占18个时间。3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3.1软件测试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软件
5、测试理论课内容包括以下6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软件测试综述。共使用4个学时讲解软件缺陷的概念、软件测试的背景、定义、目的和原则;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测试的关系、软件质量的概念和软件质量管理。第二部分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本部分是该门课程的重点,共使用12个学时讲解,内容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概念及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及方法,其中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和方法又是该部分的重点内容。黑盒测试主要讲解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错误推测法等常用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白盒测试主要讲解覆盖测试(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路径测试、最少
6、测试用例数计算等内容。第三部分测试文档。内容包括测试计划、编写和跟踪测试用例、缺陷管理,共用6个学时讲解。第四部分运用测试技术。该部分主要讲解软件测试三大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概念和方法,其中系统测试具体分为配置测试、兼容性测试、文档测试、软件安全性测试、恢复性测试、压力测试、性能测试、正确性测试。最后综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网站的测试实例。该部分共使用8个学时的时间。第五部分软件测试自动化。共用4个学时讲解和演示目前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第六部分软件测试的现状和未来。由于该课程是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学生都面临毕业找工,所以设计2个学时针对毕业学生讲解软件测试职业以及对测试人员的要求。为
7、了保障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一些典型的、难度适宜的、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的收集成为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难点。案例的收集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 从实习企业中收集(2) 从学生毕业设计中收集(3) 从学生上机作业及课堂作业中收集(4) 从教材及参考书中收集(5) 从互联网中收集。案例的选择遵循典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收集到的案例可以作为理论课讲解时的实例,也可以作为实验课的基本素材。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验课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实验课实践环节共设计了8个实验,分别是4个基础实验,3个专项实验和1个
8、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两个完整、系统的实验案例贯穿其中:C/S结构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来源于数据库原理课程大作业;B/S结构的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来源于毕业设计。实验内容涵盖了理论课程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详细实验项目内容见下表:要想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承担软件测试、软件配置、软件维护、软件实施等方面的能力,18个学时的课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除此之外,还设计了课外实践环节。课外实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目前软件测试方面比较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8人,确定一名小组长对整个组的成员进行管理,确定小组研究方向,然后就该方向利用图书馆科技文献资源或互联网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在学期末每组提
9、交一份学术报告汇报学习研究情况。 参考文献1 钟元生 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62-65.2 李菲. 在数据库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6,(9):86-87.3 贺平. 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 计算机教育,2006,(12):53-55. 摘要:为解决高校因合并、搬迁等给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带来的新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并配套开发了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支持所有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实时监控问题、资料归档问题等,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具有
10、推广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来介绍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过程支持;管理系统1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目前,由于学校合并、搬迁、多校区、教师居住分散、师生相距远等现状,给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师管之间的沟通带来许多不便,给教学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效果。毕业设计是整个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备受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仍停留在人工阶段,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教研室和系的两级审批制度,过程大体如下:老师申报、教研室审批、系
11、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设计题目介绍、组织学生申报、老师选择申报自己题目的学生、对落选的学生组织进行第二次申报。在毕业设计尾声的毕业答辩中,需组织学生申报公开答辩、通知公开答辩安排、小组答辩教师分组、小组答辩学生分组等。该过程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 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计算机科学系的指导老师分布在全系三个教研室和系里三个办公室,外加学院其他部门、校外一些毕业设计基地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一个教研室操作整个环节,难度越来越大。如通知所有指导教师很不方便;寻找指导教师的公共空余时间给学生介绍题目几乎不可行;通知校外学生很不方便;学生选题需要多次调整,容易造成遗漏、错误;师
12、生交流不方便;不能很好地控制进度等。故人工管理往往会使毕业设计环节陷入混乱。(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规模的扩大,寻求毕业设计多元化途径势在必行。计算机科学系提倡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为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学生申请手续发传真到系,经系和教研室两级审批后,向学生确认。由于学生时间不同步,该工作往往持续时间长,工作非常繁琐,耗费大量管理人员的时间。(3) 对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须配备校外校内量为指导教师,两位教师无法沟通,校外指导教师不了解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校内指导教师的要求和通知等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到达校外
13、学生。造成校外毕业设计监管不力甚至失控的情况。在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毕业设计环节备受重视,原有人工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要求,有必要寻求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存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利用网络的跨越时空的优势,探索出一套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将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工作搬上网络,让学生、老师、审批领导、管理人员等能同时面对同一环境,进行高透明度、高效率、高效能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这一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质量。为落实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本文将通过该系统来介绍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2毕业设计过程支
14、持与管理系统功能结构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所有参与人员的需求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图1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系统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指导教师用户、领导(教研室主任用户、系主任用户、审批专家用户)、管理员用户。系统根据他们各自的需求,分配相应权限,设置不同的功能。(1) 学生用户功能:选择申报题目;查看审批表、任务书;汇报进度(可上传程序);留言;资料归档;论文评阅;公开答辩申请(由教研室主任选定候选人,系领导确认);请假(指导教师同意后,打印,交系里审批备案)。(2) 指导教师用户功能: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审批前教师可对自己提交的毕业设计题目审批表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审批后学生即可申报其课题。教师
15、选择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理由从申报学生中进行选择。由教研室主任确认教师选定的学生。确认后,学生不能再申请,教师也不能再修改,但教研室主任有权修改和调整学生。学生确定后,教师可以填写任务书。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支持教师检查学生进度;批准学生请假;回复学生留言;检查论文、译文、文献综述(可反馈意见);支持师生双向留言。检查学生最后上传的各种资料。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资料归档。(3) 教研室主任用户: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以下功能:确认学生选题,修改学生选题,发布通知,发布文件(规范、模版、要求等),确认公开答辩人选。(4) 系主任:除普通教师
16、的功能外,增加:审批题目(当不批准时,需要填写审批意见,批准后有权修改审批表),批准公开答辩人选,发布通知,发布文件。(5) 其他功能:毕业设计题目查重;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各种计算、统计和总结;资料归档。3数据存储设计本系统也是一个毕业设计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任务书、系统参数、学生申请表、进度汇报表、留言、评阅表、资料归档表、请假表、公开答辩申请表、公告、通知、文件表在内的各种数据字典和模板。所建立的主要数据库表及其结构设计如表1表13所示。 4主要功能模块4.1用户登录模块系统用户分为教
17、师和学生两大类,具有不同权限,分别登录。教师用户中的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专家身份及其权限由管理员设置。4.2普通教师模块教师可以在教师操作主界面中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工作。点击“题目申请”按钮,进入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功能(如图2a所示),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课题审批表,提交系统待审批。经领导批准后,该课题即可被学生选择,教师可以挑选报名的学生,实现双向选择(如图2b所示)。教师在此还可完成任务书的添加、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进度的检查、留言、论文的评阅等功能。4.3高级功能模块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或审批专家的主界面中除具有普通教师功能外还具有“高级功能”按钮,对应其高权限功能,如图3所示。在此,审
18、批专家可以对教师申请的课题进行审批,并提出意见;可以确定参加公开答辩的学生;可以打印报表等。教研室主任可以对师生的双向选择结果予以确认。4.4学生模块在学生主界面,学生首先要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否则不能进入其他功能。选择题目界面如图4所示。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课题,但当某个题目选择的人数超过规定人数时,不能被学生再选择,题目变成红色。题目为棕红色表示已经达到题目要求的人数,但未超过3个,提醒学生该题目已有较多人选择。学生选择课题时可输入其申报理由,如现有基础、兴趣等供指导教师参考。学生选完题目后,经教师选择确认、教研室审批后,才最终生效。这时,学生就可以点击其他功能,进入毕业设计过程,如查看任务
19、书、汇报进度、查看留言、提交论文、提交公开答辩申请、上传资料等。5系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作用 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本系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执行和质量有很大的改进。(1) 将毕业设计过程由多次反复的局部循环过程变为线性过程,简化了过程操作和管理。(2) 形成毕业设计过程的闭环管理:各阶段工作均有及时的信息反馈,如审批信息、学生的评议信息,甚至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的想法,有助于教师提出更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题、改进指导质量。各级领导的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3) 对毕业设计题目自动查重:在本届毕业设计题目和以往三届毕业设计题目中查重,杜绝了多年重复题目不断的现
20、象。(4) 对毕业设计环节自动总结:根据学生评议和各项统计信息,生成从题目涉及的技术分布、所用语言和工具情况、指导教师结构、毕业设计执行过程情况、学生对教师和题目的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总结。(5) 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彻底杜绝了人工管理的资料不完整和严重不一致的现象。5结束语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教研项目成果形式出现的毕业设计过程支持和管理系统,已成功地在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系应用三届,对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如题目申报、学生选报、领导审批等发挥了作用,对师生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发挥着有效的支持作用。系统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信息反馈问题、实
21、时监控问题、资料归档问题等。从使用结果来看,确实方便了用户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效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本文出自: 计算机毕业网1 鲁保富.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1):91-94.2 刘继红.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3):84-85.3 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72-73.4 刘健.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0):110-113.5 杨琼,黄凯明.毕业设计(论文
22、)综合管理系统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29-31.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络的发展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在大学生思想当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虚拟性更加助长了一些不良思想的滋生与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迅速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在大学校园,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生存生活的另一
23、个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必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机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等特点,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尤其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屏幕上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严肃的宣传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扩充 通过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就可以迅速及时
24、地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教育信息,使其及时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人人都可获得,这样大大缓解了以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遇到的信息沟通不畅这一难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增强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思想上出现波动,情绪上出现起伏,学习上遇到困难,这是常有的事。过去出现此类情况,大学生总是谋求现实的帮助,但现在,他们可以在网上借助BBS论坛将自己的困难表达出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上看到这些问题后,可以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沟通,为大学生释疑解惑。 二、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审视
25、(一)运用互联网加大思想政治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加大在互联网上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力度,在网络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学,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教育活动 面对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国众多高校都建立了红色网站。这些红色网站都以其独有的特色、便捷的信息交流手段、丰富的思想内容,引导青年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26、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此外,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教育活动,以此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自己动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最后要培养他们具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与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开发运用相结合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构建、管理和维护,都需要有相应的网络软件系统来支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人才,必须在网络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下大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熟练地使用网
27、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教育建设和传播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2000,6:40-41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53-55 摘要:本文探讨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合理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摆正编写程序工作的位置、培养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熟悉常用技术和工具、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指导G642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一般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后,会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做软件工
28、程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知识设计一个应用软件系统,并写出相关的设计文档材料。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软件工程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开发软件的常用方法,熟悉软件开发的过程,熟悉各种软件开发文档材料的写作,积累软件开发的实践经验,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指导学生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时,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指导教师的注意。1合理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由于该课程设计与软件工程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选题工作可以在软件工程课程开始讲授时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思考成熟后,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将课程设计题目确定下来。然后学生一边
29、学习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一边着手收集课程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做好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课程设计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规模和难度应该比较小。因为课程设计不同于毕业设计,加上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比较少,学生投入的精力也有限,所以要控制规模和难度。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题目时,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如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等,或者选择学生很快就能熟悉的一些问题。2摆正程序编写工作在软件工程中的位置学生在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之前,已经做过一些课程设计。比如在学习C、C+或Java之后,利用C、C+或Java所做的课程设计。那些课程设计内容是使用高级语言设计和编写小软件,在那些课
30、程设计中,程序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那些课程设计是以熟练应用某高级语言为目的。而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编写程序工作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工作相比较,重要程度降低了。因为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不是以熟练运用某高级语言为目的,而是以熟悉和运用软件工程知识为目的。实际上,按照开发软件的过程,当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开发过程完成后,用哪种高级语言来实现软件系统已经不是重要问题了。学生往往认为程序编写工作重要,而认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工作无关紧要,这是没有领会软件工程思想的表现。当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后,有些学生不认真作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工作,匆匆忙忙开始编写程序
31、,这种行为与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不相符。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学生清楚程序编写工作与其他软件开发工作的关系,让学生摆正编写程序工作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的位置;告诉学生不能只重视编写程序工作而轻视其他工作;更不能不经过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阶段而直接开始程序编写工作。历史上,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错误地认为开发软件就是编写程序、程序就是软件,而忽视了程序编写之外的其他各项软件开发工作。现在要通过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摆正程序编写工作的位置,用软件工程理论指导实践,防止过去的错误再出现。3培养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将来不仅仅是做
32、程序员,还要做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而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必须有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开设软件工程课要为培养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打下基础,而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的一个好机会。面对一个被开发的软件系统,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呢?可以通过制订软件开发计划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开始时,指导教师要按照软件工程的理论要求,指导学生制订一个软件开发计划。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从可行性研究到需求分析,从总体设计到详细设计,从编码到测试,让学生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考虑和分配各阶段所用时间和各种资源。通过这个计划的制订,训练学生树立从
33、整体出发来思考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从全局的角度来合理规划软件开发的各项工作,熟悉软件开发的整体过程。还可以通过做总体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总体设计是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设计是在搞清软件系统的需求之后,概括性地回答软件系统如何实现的问题。总体设计从宏观上对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将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确定每个模块应实现的功能以及各模块间的结构关系。从总体设计应该完成的任务可以看出,做总体设计必须具有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要考虑到被开发系统的每个方面的问题。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总体设计方案,然后指导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
34、通过之后,再让学生做后面的工作。4熟悉常用技术和工具按照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时,要完成全部的软件设计开发任务,不但要交出一个能运行的软件,还要交出设计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档材料,包括需求分析材料、总体设计材料、详细设计材料、测试材料等。要做好这些文档材料,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软件工程中常用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在制作需求分析材料时,涉及到实体关系图、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IPO图的使用;在制作总体设计材料时,涉及到模块化技术和层次结构图的使用;在制作详细设计材料时,涉及到传统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的使用;在制作测试材料时,涉及到白盒技术、黑盒技术
35、的使用。如果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则要涉及到UML中的用例图、类和对象图、顺序图、活动图、协作图、构件图、部署图的使用。上面提到的一些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在软件工程授课过程中,教师虽然讲过,但由于没有真正使用过,所以学生不熟悉。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来熟悉这些常用技术和工具。因为学生毕业后,既要会做程序编写工作,也要会做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等工作,熟悉这些常用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各项文档材料的制作,可以为毕业后从事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软件工程教材中介绍了开发软件各阶段所用的知识,但是教材往往受篇幅所限,对一
36、些新知识介绍得不详细,再加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有些新知识教材中可能没有介绍。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新知识。例如敏捷(Agile)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是针对传统软件开发方法过程复杂繁琐、产生并且维护大量文档、缺乏对开发过程中各种变化的有效和及时的反应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类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该类方法对软件生产率高度重视,适用于需求模糊或快速变化的情况,适用于一些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XP(极限编程)是敏捷方法的典型代表,XP将开发过程分为计划、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XP强调4条核心价值:沟通、反馈、简单、勇气,XP建
37、立了系统比拟、小交付、简洁设计、结对开发、代码共享等多项核心实践准则,XP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敏捷方法。自从2001年2月敏捷联盟成立之后,敏捷方法发展迅速,该方法的实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应用该方法开发软件。 对于像敏捷方法这样的可以用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的新知识,软件工程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之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对于准备采用新知识做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学生,指导教师要组织他们深入学习讨论新知识,让他们在做课程设计之前熟悉新知识,指导他们做好根据新知识进行课程设计的计划,鼓励他们使用新知识,拓宽知识面。6提升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综合
38、素质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软件人才,要充分进行好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能与他人和谐地进行沟通和协作的团队精神,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不可缺少的良好素质之一。早期软件作坊式的个体化软件开发方式,造成开发者随心所欲,结果为软件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祸根。现在的软件规模比较大,各项性能要求比较高,开发时间比较短,软件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情况了,因此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大家齐心合力、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软件开发任务。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小组的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地进行沟通和协作的团队精神。根据课程设计题目的内容,将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开发
39、小组,组内采用民主制组织方式,组内学生通过互相沟通、协商来制订开发方案,通过分工合作来解决开发中的问题。开发小组可以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因为敏捷方法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负责精神,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不可缺少的良好素质之一。软件开发活动由多阶段构成,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开发活动,各阶段密切相关,某一阶段出现错误,将会传导至下一阶段,还会在传导过程中将错误放大。由于开发者马虎大意、出现错误,造成损失的例子历史上很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典型错误实例介绍给学生,引起学生对负责精神的重视;还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对设计内容进行自查和互查,以检
40、验认真细心做事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测试和调试活动来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负责精神,因为如果没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负责精神,很难完成测试和调试工作任务。此外,熟练地写作应用文档材料的能力、勇于创新和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都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应具备的良好素质,这些都可以通过软件工 光纤通信技术分析关键词:光波;分复用;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概况、系统的测试要求,可调谐光滤器的结构,以及便携式光谱分析仪的应用方式与相关测量仪表的展望。 一、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 DWDM系统主要由光合波器、光分波器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组成。其中EDFA的作用是由比信号波长低的高能量光泵源将能量
41、辐射进一段掺铒光纤中,当载有净负荷的光波通过此段光纤一起传播时,完成光能量的转移,使在1530-1565m波长范围内各个光波承载的净负荷信号全都得到放大,弥补了光纤线路的能量损失。 EDFA在DWDM系统中实际应用时又分为功放或后置放大器(BA),预放或前置放大器(PA)和线路放大器(LA)3种,但有的公司为了简化,尽量减少设备品种,统一为OA,以便于维护。 目前商用的DWDM系统的每个波长的数据速率是2.5Gbps,或10Gbps,波长数为4、8、16、32等;40、80甚至132个波长的DWDM系统也已有产品。常用的有两类配置。一类是在光合波器前与在光分波器后设置波长转换器OTU。这一类配
42、置是开放式的,采用这种可以使用现有的1310nm和1550nm波长区的任一厂家的光发送与光接收机模块;波长转换器将这些非标准的光波长信号变换到1550nm窗口中规定的标准光波长信号,以便在DWDM系统中传输。 二、DWDM系统的测试要求 以SDH终端设备为基础的多波长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和单波长SDH系统的测试要求差别很大。首先,单波长光通信系统的精确波长测试是不重要的,只需用普通的光功率计测量了光功率值就可判断光系统是否正常了。设置光功率计到一个特定的波长值,例如是1310nm还是1550nm,仅用作不同波长区光系统光源发光功率测试的较准与修正,因为对宽光谱的功率计而言,光源波长差几十nm时测
43、出的光功率值的差别也不大。可是,对DWDM系统就完全不同了,系统有很多波长,很多光路,要分别测出系统中每个光路的波长值与光功率大小,才能共发判断出是哪个波长,哪个光路系统出了问题。由于各个光路的波长间隔通常是1.6nm、0.8nm,甚至0.4nm,故必须有波长选择性的光功率计,即波长计或光谱分析仪才能测出系统的各个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的大小,因此,用一般的光功率计测出系统的总光功率值是不解决问题。其次,为了平滑地增加波长、扩大DWDM系统容量,或为了灵活地调度、调整电路和网络的容量,需要减少某个DWDM系统的波长数,即要求DWDM系统在增加或减少波长数时,总的输出光功率基本稳定。 由于DWDM
44、系统有n个波长,n个光路,等效于n个虚SDH光通信系统,故在系统的重要测量点必须有光分路器,以避免在做波长和功率测量时中断系统,造成大量业务丢失。 为便于比较对照,将OSP-102/OMS-100组合测试仪和一个典型的实验室用光谱分析仪OSA的技术规范列在一起。 三、可调谐光滤波器 为使具有光谱分析仪功能的仪表适合现场测试,需要有轻便灵巧的可调谐光滤波器选择光波长。它是一个可调法布里-泊罗滤波腔体,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两块部分镀银的板构成反射平面,两块板相对分开的距离是可普的。其滤波原理是:对某个波长的光,当调节两块板之间的距离,使在两块板之间反射引起的部分射线在相位上完全重叠时,滤波器对该波长的光是直通的,而对其他波长的光会引入很大的衰减。 四、便携式光谱分析仪 适用于DWSM系统现场安装调测与日常维护的便携式光谱分析仪,除去前已介绍的HP 70952B,Agilent 86121A外,现举OS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