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我们数学组老师在学校课程部领导的带领下,在景弘学校观摩学习了半天。听了两节课,分别为初二年级和初一年级的数学课。听完课后还与景弘学校的教研主任、授课老师共同交流了我们心中的一些收获与困惑。 1、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化,不需要老师提示,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每一次合作活动乃至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如离位搬桌椅,有序地板书等)。在谈到如何保证潜能生的学习质量时,他们介绍到:充分地利用优生资源,在小组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哪个学生在哪方面表现优秀,那么就帮助这方面表现较弱的学生,起到兵帮兵、兵带兵的作用。评价一定是以组为单位,绝不是个人成绩来决定的,所以,他们互学互助的良好学习氛
2、围很浓。另外,每学期前两周不上课,专门进行常规训练,是一大关键因素,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2、导学案的编写是景弘学校做教研教改的重头戏。他们每周三、四下午分年段进行集智备课。每周的课都提前一周备好,每一课会安排一个主备人,其余的人都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集思广益,逐步完善导学案。以上这两方面的工作他们都做得非常扎实到位,所以,老师上课感觉轻松自如,课堂效率很高。而且,这些是在没有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高效的。困惑一:学生上课规范化、军事化的管理,尤其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等活动已习惯成自然,如此训练有素,这是在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付出
3、了很多艰辛的劳动的。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困惑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一直是需要整个课堂贯穿始终的,这也是由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决定的,怎样做到既像中学生一样课堂常规规范化,又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勃勃生机,即如何实现课堂上的活而不乱?困惑三:听完课给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老师只需要适时点拨,那么,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应该给小学生的学习要求如何准确定位?从哪些方面下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的习惯呢?困惑四:因为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前期训练已经养成,老师们的导学案也已成型,所以,老师上课模式都是差不多的,感觉顺畅而轻松。那么,怎样撰写适合小学生的导学案呢?困惑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认真、严谨,知识目标能够高效达成,但是,是否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