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研究生考试网
以下论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最后研究生考试网老师建议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参考前辈们的优秀论文,但不可抄袭。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当感觉比较模糊时,教师可以稍作提示或明示,在反复接触了几次之后,他们将会马上和出正确的反应,这样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也就提高了。
其次是视觉能力的培养。在教唱歌曲过程中,视谱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进了几次识谱练习之后,必须要求学生要一目两行,一行看着曲子,一行看着歌词,否则会文不对题,尤其在立体节奏游戏中,左手和右手的灵活运用,对视觉能力就有更高的要求。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视觉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当然,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讲到几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时,为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在讲解定义之后,指名学生按照这几种演唱形式的不同要求分别演唱之后,再逐一指名,学生在听、唱之后就一目了然。
还有,教师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也可采取教师唱词,学生据词唱曲的方法,或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唱曲,一组唱词,展开比赛,学生在这样的视唱活动中定会有所收获,和成就感,兴趣浓厚了,视谱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如让学生在欣赏《渔舟唱晚》时,便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展开大胆想象;听了这段音乐,你能联想渔民归家途中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音乐形象和情感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提高艺术修养大有益处。
考研网http://为您提供更多专业硕士(GCT、MBA、MPA等)考研复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