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能力 培养一、掌握预习方法,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爱来融化学生干涸
2、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涟漪。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围绕学法指导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设计丰富多彩的预习内容,组织预习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应具有可操作性,如划重点句、划疑难句、做笔记、圈词语、想内容等多种形式的操作。这些可操作的要求都渗透着学法的指导,但学生不易独立地概括发现和自觉习得,需要教师在强化地改进操作的过程中将学法凸现并完善之后才能让学生获得。二、创设情景教学,
3、唤起自主参与意识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4、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还应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充分发展。三、启发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让学生质疑问难,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
5、、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的音、形、义方面质疑; 从课题之处质疑;从重点之处质疑;从文章的内容质疑;从矛盾之中质疑;结合课后思考题质疑等。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逐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质疑-议疑释疑中,自主并快乐地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四、注重多读感语,进行自主阅读获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
6、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可见,读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只有自主地进行阅读,才能实现阅读者心灵的震颤、心智的启迪、感悟的诱发,使学
7、生在阅读中完成生命的成长。这样做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声朗读。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引起学生或兴奋、激动,或悲伤、哀愁等情绪。要注意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加强诵读的指导,如师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弘扬其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潜能,实现其自我发展。五、运用激励评价,促进主动学习发展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