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1518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胡锦涛谈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2012年11月08日 10:49 来源:新华网   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胡锦涛说,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9项工作)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在总结十年工作时,胡锦涛指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他说,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胡锦涛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编辑:邓永胜】 学习体会:第一部分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评论:共产党人只有凭借人格感召力才能使群众心服 2012年11月10日 23:11 来源:新华网    82个字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奋斗目标,如何能成功实现?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怎样才能凝聚人心、戮力同行……   要答好这些问题,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感召力,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古往今来,一个人能不能受到欢迎、信任、拥戴,最关键的靠什么?人格力量。人格力量,是一个人在能力、品德、精神风貌等方面所展示的最能吸引人的魅力。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尤应如此。“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古人对品行、人格作用的认识,对今天的共产党人同样有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权力固然掌握在党的领导手中,但在权力的力量之外,更不可忘记还有人格的力量和形象的作用。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倚仗权力压服别人,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共产党人只有凭借人格的感召力,才能使群众“心服”,使万川归海、凝心聚力。   人格力量之所以强大,在于不受地位、权力等影响,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支持你。正如十八大代表、浙江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所说,今天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要明白“做官先做人”的道理,有人品才有“官品”,才有吸引力和号召力,才能赢得群众拥戴、带领群众前进。“我们以实绩论英雄,更强调以作风选干部。”近年来绍兴县委探索“由谁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采用无记名测评,加大基层企业和老百姓参与干部品德作风的评价力度,效果明显。   不少代表在讨论时,不约而同谈到了目前一些干部在“德”上出现的问题。一些干部虽权力在手,但缺少人格力量,不仅得不到群众信服,在很多时候甚至会遭到群众鄙视。如有的干部“人一阔,脸就变”,一朝权在手就忘记本色,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这样的干部,老百姓也可能敢怒不敢言,但心里早已在唾弃。“而那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的党员,即便是一介布衣,却足以令人钦佩、广受拥戴。”奚美娟代表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来自长期的修养、严格的自律、高尚的追求。“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境界的高度决定人格力量的大小。十八大代表、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代表认为,共产党人的境界,不仅体现在勤政廉政、公而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体现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情趣上,体现在日常的行为感人、真诚为人、帮困助人上,体现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谦谦君子之风上。唯有全面彰显人格的力量,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凝聚人民群众,更好地推进党的事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奋斗精神,才使党有了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力量。来自上海崇明的彭沉雷代表说,当年解放军进入大上海时,官兵露宿街头这一幕一下子震撼了上海市民,赢得了民心,“这就是人格的力量。”在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结果却是60万吞了80万。战斗一打响,解放军指战员喊的是“跟我冲”,一马当先;而国民党军官喊的是“给我冲”,逼着当兵的上。如此较量,人格高下毕现,成败已定。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我们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党的诞生地的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代表说,我们要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像基因、像血脉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化在党员队伍的人格力量之中,提升科学发展的精气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党的历史使命需要共产党人以品行与人格赢得人心所向。今天,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看不见的硝烟依然在时时考验着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必须拿出当年“跟我冲”的气概,彰显人格的力量,团结带领群众去攻坚克难、实现共同的目标。(记者 慎海雄) 【编辑:官志雄】 光明日报:十八大提振中国民众改革信心 2012年11月11日 09:23 来源:光明日报    刘文嘉   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和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会议,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盛事,而且也将成为中国百姓个人生活的大事记。据新华社在大会开幕当天的统计,截至8日15时,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十八大开幕报道总浏览量超过5.5亿次,而相关专题境外浏览量则突破了8000万。这种热切的关注和期待,这种自发性的参与和讨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内在凝聚力和达成改革共识的可能性。   十八大的召开正处于中国改革的攻坚期、改革呼声和诉求的新一轮发酵期,厘清改革方向、破解改革难点,都是民众对十八大的重要期待。而回应这种期待,则是对我们党深度把握中国发展态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考验。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道路的明确、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要求,以及许多内涵深刻的“新提法”,都再一次提振了民众改革的信心。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下,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十年翻一番的具体指标,并明确强调了“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中国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日趋拉大、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这段话掷地有声。这是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基本精神的提炼,也是再次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强调和承诺。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单独成章,而且被提升到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适时矫正,说到底,则是对国民福祉的长远考虑。《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一审稿今年8月公布以来,引起了舆论热议并陆续收到了大量意见建议,足见生态问题对普通人生存质量的意义,以及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密切关联度。十八大对生态的重视,是改革中“以人为本”思路的又一体现。   除此之外,“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内容,以及“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表述,都是提振人心的亮点。这些凝练的句子背后,是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正在进行中的系列改革措施,而它们本身,则是对中国改革方向和改革精神的归纳。仅就改革这个角度观察,十八大报告将目前改革的难点、痛点和诉求点带入了一个更长期的历史视域中审视,在展现改革复杂性的同时,也展现了推进改革的魄力和能力,这无疑增加了中国百姓对改革的信心和耐心。 【编辑:唐伟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