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让孩子们在英语王国中遨游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
系 部: 人文科学系
专 业: 商 务 英语
班 级: 08313 班
作 者: 屈 娇
指导老师: 曾 连 英
二〇一一年六月
让孩子们在英语王国中遨游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 教育 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创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英语王国中遨游。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Let Children Roam in English Field
——Talk About the Cooperate Learning in New Curriculum
Abstract: The Standard courses for English teaching (Trial Edition) bring out the idea of "Combine English teaching and affective educations vividly, impelling mutual study and mutual assistance for student, have them experience the sense of collective honor and develop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Although there can be various type of intercours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during the class, the one between students and groups are exceptionally important.” Professor Zhang jianzhong points out in his book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Practical proof indicates the mode of co-operate study, which advocates by the new round of course revolution, brings vitality and hope for our class.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for teaching activities, creating an relax and friendly study atmosphere, broaden the student participation scope, in the mean time, students will also benefit from the skills of self-study, 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on. It'll sufficiently reflecting the core ideas of "independent, Corpo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for new course standards. The Co-operate study mode will make your Children surfing freely in the ocean of English language.
Key word: English teaching Co-operate study
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自古以来既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合作中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力求导为前提,演为主体,把大量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创造一种积极互赖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只有展开有效地合作学习,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一、合作学习在英语中的作用
(一) 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中国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英语,大多不敢说英语,生怕自己说不好。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是否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二) 打破传统教学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发表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达到完成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播种。
(三)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内进行,让学生认为 “我能说” “我可以说”。在准备完成任务的期间,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组员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组员,知识技能互补,通过协商和共享,共同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他们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给每个学生坚强的后盾,大大地消除了一些学生焦虑的学习情绪,如消极、悲观、恐惧、自卑感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当中获知其他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只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五)增加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 内容 ,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如何构建灵活、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的任务是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消除种种顾虑,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多边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学会与他人交往。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教师还要对小组长轮流培训,使之有工作方法,能组织大家共同进行有序的讨论。小组长可以采取自主承担,轮流负责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学习、指挥、管理的机会。合作小组还要定期重组。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创造性地解决,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方法、技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说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学生就能自觉进入合作学习,合作技能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让学生明白合作技能的基本内容,弄清每种技能的作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意见”等,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主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善于组织有价值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造成合作学习高耗低效。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从学习的职能来说,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是对合作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应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个体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与现实生活、生产、科技有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活动的激情,以发挥共同体的创造性;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思维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从而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有多种方法,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就可以得到多种答案。
(五)精心设计,有效组织讨论
合作研讨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分小组讨论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组讨论组织无序,少数优秀生垄断课堂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如果小组对合作任务不清楚,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应注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防止个别优秀生的“话语独霸”现象;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讨论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注意开展集体交流,真正实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六)合理评价,促进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有很大不同,它是“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2]这种评价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学生能否得到奖励不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而且取决于其所在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三、精心的任务设计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教育性,趣味性,多样性,真实性,明确性及层次性原则。
(一)趣味性应与教育性相结合
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既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要考虑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如在教学《How cam I make the roads safe?》一课时,教师可在复习时展示学生在课后收集的交通标识图,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说出这些图的意思并说出当你看到这些标识时你该怎么做?这时课堂气氛就很热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展示学生收集的交通事故图,可让学生讨论当你看到这些图时你感觉如何?在设计拓展性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交通事故进一步讨论为什么每年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作为一名学生,你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一个交通局长,你又该怎么做?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任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任务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有一定的真实性。如我在教授 The environment 时,在课前设置如下任务: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情况,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噪音污染,并与本地区十年前的环境进行比较,然后作一个报告。这样各小组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区河流、工厂等地实地查看,到有关部门向专业人士进行请教。将所有信息作好归纳、总结后由各小组总结员向全班报告。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想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各小组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在街道旁设立垃圾筒,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从我做起,少用一次性用品;不买含磷洗衣粉等。由于这项任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每个学生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项任务,并有了一次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锻炼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主体意识。课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写作题《How to make our environment more beautiful》,因为有了前面的调查作铺垫,因而写作时得心应手。
(三)任务的明确性和层次性
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进行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讨论,而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不能按要求达到合作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在小组合作前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明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以及启发式的帮助。如在教学被动语态时,我先给学生布置初级任务,让他们利用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提问:“What is it made of?”,“It is made of...”,“Where is it made?”,“It is made in...”,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拟商场购物的情景,买一样礼物送给母亲,并记录该礼物的质地、产地、价格、性能等。在任务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问答、转换、扩展等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活动来达到强化与巩固的目的,而在高级阶段任务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句型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等一些联系社会实际的任务,如在课上展示一幅中国地图,上面标有各大城市。在初级任务阶段,让学生之间相互回答。如“Which city is farther then from Shanghai/Beijing/Hangzhou?” “Of these cities which one is the farthest from Shanghai/Beijing/Hangzhou?”在学生熟练掌握了 farther,farthest 的基础上,给他们布置了高级任务。给他们两天的假期,小组讨论准备到哪些名胜去旅游,为什么?由于假期时间只有两天,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需利用新知识并滚动以前所学知识,如提建议的句型“Why not...?”,“Let's...”,“What about...?”表达自己看法的句型如“I think...”,“I like...”,“I don't like...”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讨论的任务,选择一个小组成员一致赞成的旅游地点。在此阶段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合作的技能。
四.合作学习时应做到六个明确。
(一)流程明确。
既实施合作学习的五步曲:一是呈现学习目标;二是个人自主学习;三是分组交流讨论;四是全班交流汇报;五是师生评价奖励。如在教学《Jane’s day》一课时,首先可呈现学习目标,我设计的阅读任务为:1)Learn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2)Design and answ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3)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form.其中任务2和3为选做题。这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组设计了十多个问题并回答了;有的组根据表格对课文进行了复述。接着是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自学生词并理解课文大意,然后为分组讨论,核对答案;设计问题或复述课文,再是全班交流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对特别优秀的组予以奖励。
(二)目标明确。
一是教学中应完成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二是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明确。
(三)分工明确。
组内每个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他们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而且每次学习时都要交换角色骈有合作学习记录本,每个小组还可给自己的小组取名。
(四)交流方式明确。
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是展示合作学习的效果,集思广益,互助共进的重要环节,它能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行成全体的,动态的,全员互动的沟通网络。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小组代表汇报和小组集体汇报。
(五)评价奖励明确。
每个学生都有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以及同伴的认可,所以,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很多时候,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此评价方式一定要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过程当中。合作教学评价方式大致可以分成自评、小组评和全班共评三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自己在小组的表现打分,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评定,最后老师选出优秀组或者获胜小组进行表扬。正如王坦老师所说的“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师要贯彻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和积极地参到学习当中去,并在此过程当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 合作精神,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在合作学习时我引导学生设计了小组自我评价表,组员互评表和(附例表如下)
附表1 小组自我评价表
Group: The Sun Topic: Sports
评价项目
得分
3
2
1
0
积极参加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我们组的每个成员都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我们能做到“组兴我荣,组衰我耻,共同进步”
总分
备注 我们组做得好的方面:
我们需改进的地方:
附表2 组员互评表
Group: The Sun Member:Lucy Topic:sports
评价项目
得分
3
2
1
0
认真完成了工作和角色任务
积极参加了合作活动
积极用英语来进行表达
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帮助他人纠正错误
给小组提了建议
总分:
(六)教师角色明确。
新的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 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 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作出 分析 ,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 问题 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
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 研究 ,合力解决问题;教师 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学习、探究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快乐地竞争。”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有利于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M].教育研究,2003,(2):45-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30-35.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4]裴娣娜.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Z].北京师范大学,1999,(8):13-26
[5]张乐天.关于探究学习法[J].九江师专学报,1986(1):22-42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评语
评阅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毕业论文评定意见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