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 肿瘤1、异型性、分化程度、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异型性。包括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型性,因此是分化程度不同导致了异型性。一般来说,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越低,分化好,异型性小的是良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的是恶性肿瘤。2、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性增生非肿瘤性增生增生单克隆性多克隆性分化程度失去分化成熟能力分化成熟与机体协调性相对自主性自限性病因去除持续生长停止生长形态结构功能异常正常对机体影响有害有利3、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生长迅速,浸润并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还可发生转移,引起局部压迫和阻塞,易并发溃疡、出血和穿孔等。肿瘤累及局部神经,引起顽固性疼痛、肿,产物或合并感染可引起发热。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可产生生物胺或多肽激素,引起内分泌紊乱。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凡发生癌症恶病质,这是一种机体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和全身衰弱的状态。4、简述肿瘤的分泌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恶性肿瘤的分级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相的数目等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三级分级法使用较多,级为高分化,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级为中分化,中度恶性,级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 肿瘤的分期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
3、度,肿瘤体积越大,生长范围越宽,播散程度越广,病人的预后越差。对肿瘤进行分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浸润范围、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医学上常常使用“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等统计指标来衡量肿瘤的恶性行为和对治疗的反应,这些指标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分级和分期越高,生存率越低。5、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性性大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继发改
4、变少见常见(出血、坏死)转移不转移可转移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6、实属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鳞状细胞癌达特上常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镜下,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7、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或病变虽然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是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或病变称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如: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
5、炎、皮肤慢性溃疡。论述题2转移瘤的形成及其特点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称转移瘤,有以三种转移途径:(1)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之后可逐渐转移到远处淋巴结。肿瘤细胞首先到达淋巴结的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可累及整个淋巴结,肉眼观,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色。镜下,正常淋巴结组织结构消失,代之以肿瘤组织。(2)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肿瘤细胞多侵入管壁较薄、压力较低的静脉,形成肿瘤栓子,之后随血液循环途径运行,侵入门静脉的首先转移至肝,侵入体静脉的经右心到肺,进入肺静脉系
6、统的瘤细胞,可经左心播散到全身。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多个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楚,结节大多分布在器官的表面,体积小,圆形,结节中央常出现出血、坏死。(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癌,这种转移瘤亦表现为多个散在结节3某患者在查体时发现肺部有一致密阴影,你考虑可能有哪些病变,并简述理由考虑有如下病变(1)肺癌:目前我国的肺癌发病率逐渐增多,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有吸烟史,又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应首先考虑肺癌。可给患者做痰涂片,如有胸水,将胸水离心后涂片,检查肿瘤细胞,还可通过支气管镜钳取少
7、量组织,做活体组织检查以确诊。(2)肺转移性癌:恶性肿瘤细胞很容易侵犯入全身的静脉系统,肿瘤栓子随血液循环经右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这种转移瘤有时会出现很早(如肉瘤,子宫绒癌等),甚至在原发灶很小、病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时,转移瘤已经很明显。因此肺部发现肿物时,转移瘤不能排除,应尽量去寻找原发灶。但转移瘤往往是多病灶,单一一个病灶的情况较少见。(3)炎性假瘤:是组织的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在肺部常见。其本质是一种慢性增生性炎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并伴有各种炎细胞的浸润,增生的细胞无异型性。肉眼上常有包膜,边界清楚,质硬,呈灰白色。如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
8、,排除转移瘤的可能,应考虑为此病。(4)结核球:结核球为一有纤维包裹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多为一个,常位于肺上吐,结核球在X线片上很难与肿瘤相区别,当然二者在镜下是极易区别的。目前结核的发病又有抬头的趋势,特别的老年人,年轻时患结核病,在肺内留下永久性陈旧病灶,因此不能忽略该病。(5)脓肿:为一局限化脓性炎症,伴有明显的组织坏死,形成脓腔。脓腔较大时,在胸片上变可形成阴影,但边界清楚,常可见液面。同时临床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与肿瘤较易区别。(6)良性肿瘤:肺部的良性肿瘤较少见,有人把炎性假瘤归为其中4恶性肿瘤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是否一定有肿瘤的转移,如果不肿大是否一定无转移?恶性肿瘤,特
9、别是癌早期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然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不取决于淋巴结体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组织学上是否已出现肿瘤细胞。淋巴结外观上的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1)正常大小:见于淋巴结有转移,肉眼观质地硬,切面瓷白色,镜下无正常淋巴结结构,代之以肿瘤组织;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种损伤和刺激如细菌、病毒、毒物、坏死组织、异物等都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组织,引起组织细胞的反应性增生,造成淋巴结肿大,如滤泡增生等,但淋巴结中未见其他组织的肿瘤细胞;淋巴结的肿瘤,即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各型淋巴瘤有其各自的特点,与反应性增生较难区别。由此可见,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肿瘤转移引起的,相反,肿瘤转
10、移的早期,淋巴结不肿大,诊断的关键不在肉眼变化,而在镜下的改变5举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的我们在进行良恶性肿瘤判断时依据的中其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即肿瘤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然而有些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与其结构是不一致的,如基底细胞癌,虽为恶性肿瘤,但很少发生转移;血管瘤为一良性肿瘤,但肿瘤组织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些肿瘤的表现可介乎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即交界性肿瘤,如卵巢的浆液性/粘液性囊腺效力,这些肿瘤均有恶变的倾向;有些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也可转变为恶性肿瘤,即发生恶性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可恶变为腺癌;有些恶性肿瘤,在机体免疫力增强时可停止生长或自行消退。因此我们说良恶性肿瘤是相对的,除了
11、从组织学角度进行肿瘤的性质判断外,还应从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以及转归和预后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诊断7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癌肉瘤组织分化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高较低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色质软、灰红色、鱼肉状镜下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9试述肿瘤的细胞异型性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表现为: 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及大小极不一致,但普遍较正常细
12、胞大,有时出现瘤巨细胞(tumor giant cell)。也有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大小也较一致,多为圆形,如肺小细胞癌。2)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恶性肿瘤细胞核的体积大(核肥大),胞核与胞浆的比例较正常增大(正常为1:46,恶性肿瘤细胞则接近1:1)。 核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并可出现双核、多核、巨核或奇异形核。核内染色加深(由于核内DNA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在核膜下, 使核膜显得增厚。核仁肥大,数目也增多(可达35个)。核分裂像常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3)肿瘤细胞胞浆的改变恶性肿瘤细胞的胞浆内由于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有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别。上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细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对区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而细胞浆内的特异性产物常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