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宁夏贺兰县常信乡丁义小学 毛利成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
2、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如在上社会活动课时,教师可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道理。在小班教材中就有一则故事两个小妖怪,讲述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的
3、 牙齿内住着两个小妖怪,专门吃塞在牙缝内的东西,直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掉,并开始经常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等道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二、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
4、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便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的同伴学习。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其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多加以教育了。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
5、行教育。还应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三、寓纠偏于家长的配合之中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另外,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却漠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自然会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折射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变成孩子的观念,导致了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有鉴于此,我们就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予以纠正。教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要及于求成,至使前功尽弃,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