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7018670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审定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外(fn) 佝偻(l) 阴翳(y) 冠冕(min)B呢喃(nn) 飘逸(y) 轻觑(q) 绮户(q)C宽宥(yu) 摇曳(y) 亵渎(xi) 觥筹(gung)D鲜妍(yn) 旁骛(w) 野蔌(s) 强聒(gu)2、下列各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蹿掇 翌日 人情事故 行将就木B羁跘 帷幕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C演译 雾霭 不知所挫 接踵而至D山麓 黧黑 招摇撞骗 销声匿迹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3、。(对偶)B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比喻)C观众在这样的中国画中,可以感受到至刚、至正的精神品质,怎能不热爱?(反问)D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们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夸张)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ABCD7、古诗文默写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

4、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曹操观沧海) _,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过零丁洋一诗表现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 古诗文中有不少写“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节选自三国志)(注释)(1)家室:指家属、家庭。怨旷:男女成年不能婚配的,男的成为旷男,女的称为怨女。

6、(2)芍陂:古代淮水最著名的水利工程。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吾谁与归 吏士死亡不归C属予作文以记之 何陋之有D而或长烟一空 或遇疫气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自 涡 入 淮 出 肥 水 军 合 肥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1)用四字的词语分别概括一件滕子京和曹操所做的有益于人民的事儿。滕子京:曹操:(2)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范仲淹、曹操二人有哪些相同点?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语文

7、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

8、,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

9、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

10、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

11、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选自我的阅读与写作)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作答。2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证过程。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也就是说要死记硬背。B文学是有继承性的,所以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C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来供选择,所以我们更要加强背。D高明的文学家不仅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只有这样才能翻出新意,写出好文章。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远行

12、的童年记忆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

13、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

14、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都是老天

15、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

16、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选文第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4选交第段的作用是什么?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名言警句,按要求作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17、我们不应该虚度人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这些语句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可选其中一则,或几则兼顾,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一 BDDADD 千里共婵娟 经纶世务者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斯是陋室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二 1D2(1)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沉下的白璧。 (2)

18、这难道是仁义之士喜欢的吗?只是不得已啊。3自 涡 入 淮 / 出 肥 水 / 军 合 肥4(1)修明政治,为民谋福,使民和乐 体恤民情,抚慰将属,设立县官,开挖芍陂 令军屯田(2)忧国忧民,心胸旷达,积极建功立业。三 1(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2)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3)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有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4)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2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从反面论证观点。3A1麦客夫妻勤劳朴实、踏实肯干、配合默契、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2划

19、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句中将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又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现了麦客夫妻的割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3“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表现了庄稼人最淳朴的感情,就是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表现了女人对能种大片麦田的土地的赞扬。4(1)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奶奶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呼应了开头。5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以及踏实肯干的美好品质。同时结尾又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