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和庄上土楼:福建土楼虽多但楼中有山的却少见 土楼,古迹
驴行路线:福州驾车沿沈海高速公路前行,至漳州高速出口下高速;沿文峰镇方向到平和县城后,走官九线到大溪镇庄上村,全程约500公里。在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藏着一座福建最大的土楼,被称为土楼城。它虽还未加入“世遗”之列,但却比福建其他土楼更为壮观、恢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又以圆、方、交椅形和五凤楼最为常见。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0.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平和安厚镇天堂寺附近有发现一片规模宏大的梯田
位于大溪镇的三华村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
龙须崆,位于平和县五寨乡与漳浦交界处的大帆山附近里的一条南北走向的不知名峡谷里,这条峡谷中分布着上千个奇形怪状的石臼洞穴,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有的保存完整、有的有所缺损、有的形单影只、有的则联袂出现、有的隐在溪流中、有的就在巨石上,有的嵌在山体里,有的装满水,有的则干涸露底且有漏底……犹如一个雕塑的艺术大观园。当地人介绍,这些冰臼群长期淹没在水底,少有人知晓,1976年,上游拦河筑坝蓄水,石头才慢慢露了出来,那时,大家才发现这种奇怪的圆洞,据有关专家推测,这些奇怪的石臼群,可能是冰川运动产生的冰臼,大约形成于距今12万~70万年间。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和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另外,南靖县船场镇红卫桥下也有类似的冰臼群。
赏花主景区名:下寨榜眼府
平和榜眼府,位于福建平和霞寨钟腾村(原名铜陵村),是漳州市民间仅存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府第。景区周边万亩柚园环绕,还有朝阳楼、余庆楼等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清朝土楼。清朝乾隆辛丑年(1781年),黄国梁钦点“榜眼及第”后,钦封“御前侍卫郎”,竭尽忠诚,功德昭彰。乾隆帝为表其功,于庚戌年(1790年)拨银一万三千三百两,在其故里铜场营建了榜眼府第。
府第雄伟壮观,占地广大,达十余亩,系漳州市仅存的宫殿式历史建筑,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府内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精美彩画,金碧辉煌;门楼景观、意蕴深远;人文内涵,极为丰富;周边环境优美,附属建筑三座土楼,风光独特。
联系人:黄先生 电话:13605065930
公共交通:平和县城新旧汽车站均有客车、小客车可到达霞寨镇。
自驾路线:平和县城往西26公里处的霞寨镇钟腾村,该村距霞寨镇7公里。
特色美食:村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散养鸭子,每天赶着鸭子跑,给鸭子锻炼身体,养出了个大、好吃的“健美鸭”。 鸭子肌肉特别发达结实、皮薄脂肪少,加工后食用口感柔韧,味道鲜美。霞寨的著名小吃麦牙糖好吃不粘牙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太极村:在平和县秀峰乡平均海拔800多米的五凤山山脉上,环抱着一个3.6平方公里的古村落——太极村,在古朴和现代的建筑交错中,一条“S”形的溪流由东而西,把一片绿劈成南北两半。“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的界限,古村落由此分割成“太极两仪”, 溪南“阳鱼”、溪北“阴鱼”鱼眼处各建有一座圆形土楼:南阳楼、聚奎楼。从高处看,全村宛如一个道家阴阳太极图。这就是笼罩着浓厚道教神秘色彩的古村落——福塘村。
近日来,平和县再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三华梯田。位于大溪镇的三华村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此时正值春天播种季节,梯田盛满清泉,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农民们或犁田或砌埂或灌水,点缀在如镜般的梯田水面,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图。放眼望去,那上百亩形状各异的梯田,在沟沟坎坎中延伸,在山峦间连绵,绵延数十里,美得让人惊羡,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景的错觉。由于景色绮丽交通便利(平和县道九大线路边),美丽的三华梯田风光引来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摄影。
赏花主景区名:下石桥上书屋
特色:下石村桥上书屋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一件公益建筑作品,长28米,宽8.5米,主要采用钢制材料建成,铺上木板,围成书屋腾空横架在溪流之上,桥上清风吹拂,桥下流水潺潺,将两岸的到凤楼和中庆楼连在了一起,为古老的土楼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闲暇之余,还能到书屋“畅游”书海,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将起到积极作用。
桥上书屋拥有土楼、森林等自然资源,游客可在附近的南湖山庄体验自助采摘、钓鱼、烧烤等农家生活乐趣;天用生态茶庄拥有万亩茶园风光紧邻原始森林游客可体验茶乡生活唱一曲采茶歌采一把嫩芽尖别有情趣;在土楼和茶园包围下柚花更具别样风采。
薰南楼位于平和县坂仔镇东风村。东风村原名铜壶村,曾名全林村,地处花山溪南岸,与北岸的镇政府隔河相望。坂子镇北距平和县城约14千米,位于花山溪河谷盆地,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2Cº,最低平均气温为20.1Cº,年降雨量1724毫米。地层多由片状黑云母花岗岩、火山岩为主的细砂岩组成,山地土系风化残积、坡积母质,耕地系以坡积和冲积为主,土地肥沃。坂仔镇是中国香蕉之乡和全国最大的香蕉交易市场。
薰南楼周边还分布有下新楼、环溪楼、砖子楼、钟壶楼、火烧楼和石鼓楼等多座方形和圆形土楼。
二、历史沿革
薰南楼又称顶新楼,由铜壶林氏建于清乾隆年间,系清代中期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的祖居地。原楼为三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防台风等自然灾害,将第三层陆续拆除,由原三层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形土楼改建成现存的两层单元式土楼。2001年9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建筑概况
薰南楼现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大门向南偏东16º。外径66米。夯土楼墙周长207米,现高6.9米,墙根厚1.6米,墙顶厚约1米。外檐挑出1.2米,外台明宽1.27米,高0.5米,其下散水沟宽1.2米,深0.3米,沟外有宽2.5—3米的环楼大道。外墙裙、台明、散水沟及环楼大道均用河卵石垒砌。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
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割成12个扇形单元,每单元均面阔三间,前后二进,其中除门楼与公厅(祠堂)各占一单元外,还有住房10个单元。住房每单元都有进深1间高1层的门楼和进深2间高2层的正座,两者之间有天井和左右厢廊相连。
楼门细琢的石构拱门,上方嵌石刻匾额,上刻楷体“薰南楼”三个大字,上首镌“乾隆乙未”椭圆形印文,下款刻二方章,分别为“三月谷旦”及“叶尚文囗”。门楼面阔3间,头进2层、进深1间带后轩廊,明次间楼桁及枋檩由夯土隔墙承托。后进明间为抬梁式,次间枋檩亦由隔墙承托。
公厅(祠堂)面阔三间,与大门楼相对,由门楼、天井、左右厢廊和正厅组成。门楼单层,进深1间。正厅2层,进深1间带前轩廊。两进梁架与大门楼相近。
楼内各单元台明、踏步、天井和大庭院均为细琢精致的石板条构砌。楼内外各凿水井一口,均为细琢石砌方井台和整石八角形井栏。
楼内梁架和门窗残存较多的木雕构件,均为清一色的漆金镂空透雕,内容多样,图案精美。
四、保存现状
薰南楼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仅门楼次间塌漏严重,公厅轩廊和两厢廊被改动。
五、价值评估
薰南楼建于清乾隆年间,规划设计精到,用材考究,做工上乘。楼内布局不同于其它各式土楼,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及天井、两厢廊组成四合院。这种格局与闽南方言区常见民居宅院如出一辙,而明显区别于客家土楼。这种特殊格局的土楼较为罕见,实际上是闽南四合院式宅院的环形组合,是福建土楼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做好保护、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将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坂仔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属环太平洋构造地带段裂型资源,点多面广,主要分布在西坑村、民主村和五星村。三处温泉成为一条斜直线。
历史最为久远的是民主村的福赐银温泉。据说在元末明初,坂仔镇林氏中出了一个樵夫出身的富人,叫林岳公。林岳公为富不扬,衣着依然十分朴素。有一次,坂仔林氏宗族和赖氏宗族要建一个公家大庙,风水先生勘察点恰恰选在民主村下汤组庙山脚下,建庙捐款中,一身寒酸气的林岳公倍受收款建庙主持人的冷落,他愤而将十五马车的白银分十三处连夜埋在公家庙附近,由于大面积的挖掘,使深藏地下的温泉水数十股冒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温泉。随着岁月流逝,公家庙早已夷为平地了,但林岳公埋银,福赐有缘人的故事却伴随滚滚的温泉,代代相传下来。林氏家族还有一句世世相传的寻宝口诀是:石尖对水波,水淹荔枝没。故事的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美丽的传说,却成了福赐银温泉的来历。
福赐银温泉地处下汤村,占地约半亩,分上池和下池。上池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下池约二百平方米,池中水温奇高,据测上池水温有70°C,下池温泉温度也有60°C左右。一到秋、冬、春季,这里白气腾腾,恍若云海。这里温泉出水量大,日出温泉水500吨,在2—3平方米的面积中,就有七八个小泉眼,冒着珍珠般的水泡,一串串地涌上,摇摇晃晃,翻滚而上,尚伴有轰鸣声。这里地势平坦,四周蕉林掩映,环境极为幽静。不愧为疗养、休闲的好去处。
最奇的是西坑村西公岭温泉。温泉地处西公岭山麓的脚下,因山得名。乘车到西坑院前,还要沿着三米多宽的乡间石路步行,一路绿树成荫,果香扑鼻。大约步行一公里之遥,便可见这令人称奇的西公岭温泉。西公岭上绿树繁茂,大多为樟树,一年四季都散发出香味,一条小溪随着山脉穿山奔流而下,嫩绿的小草、小花装点两旁,恰似精灵,引人遐思万千。温泉之上有一簇巨大的樟树,数枝巨臂擎天,仿佛在欢迎四海佳朋。温泉就从巨树下的几处石缝里汩汩流出,水温高达80°C,水质透明,无异味,无污染,集山之精华,吸水之魂魄。不但可以洗浴,还可以饮用,以前的山民们,总是怀里揣着几个鸡蛋,在温泉出口处挖个小坑放上鸡蛋,再到下面汇集温泉的简陋的大坑里泡温泉,泡好温泉,身上疲乏,一扫而光。鸡蛋也就熟了,吃完鸡蛋。坐在山石上,看云雾在山头慢慢散开,明月冉冉升起;闻山花之清香,清鲜空气之弥漫;听泉水叮咚,鸟鸣犬吠之雅趣。静谧自我,悠闲自我,其乐融融。
最美的是五星村甘堂坑山脚的御仙温泉。远眺甘堂坑,群山绵绵,绿树浓荫,遮天蔽日。传说,这里曾有仙人骑鹤下凡洗温泉。温泉处在山谷之中,巨石多,石块大,形状奇,山上一条七八丈飞瀑,飞银溅玉,破石而下。温泉下是花溪上游的一条支流,七八丈宽,河水十分清澈。青山绕绿水,奇石托飞瀑、碧潭映蓝空,构成一幅壮观的山野长廊。御仙温泉日出温泉水200吨,常年水温60°C—65°C,这里泉眼群集,终年温泉水汩流不断,热气腾腾,弥漫山间。最难得的是它的脚下的小溪,溪流曲折,像给美丽大地镶了洁白的花边。岸边树木,时而稀疏,时而繁茂,妙曼多姿。溪水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欢快游曳,阳光照耀下,河面上闪烁着粼粼金光。这里的夏季是最热闹的,许多光着屁股的小男孩,追逐戏水,到处回应着汪洋恣意的笑声。泡好温泉的人们也都喜欢跳下溪里,享受冰与火的冲激。
坂仔的温泉,属于火成岩区温泉,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测定,温泉水富含碳酸钙和多种化学元素,常泡温泉,不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更妙不可言的是温泉所含丰富的钙、钾、氢等成分,对调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痛风、神经痛、关节炎,均有显著疗效。
在1000年前,《山经注》就有温泉治病的记载:……又合东温泉水,水自出西北喧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渭之温泉焉。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欢恩泽时。”一位饱受皮肤病缠身的国强乡退休教师,多年求医无效,最后在福赐银温泉浸泡一年痊愈,写了一首情深意切的小诗:坂仔温泉天下优,景美泉清贮暖流,神汤疗我半生疾,喜泪遥赞泉水秀。深情的赞誉和神奇的传说,就像温泉上升起白雾一样迷人。绿城丰富多姿的温泉资源,待到充分开发时,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造福更多的人,成为坂仔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坂仔之南的下山边村的山麓之下,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榕树群,宛如一条巨龙,依山而上,占地面积约有三十多亩。一棵棵参天榕树,枝繁叶茂,粗大的树干要四五个人才合抱得过。庞大的树冠足供五十余人纳凉。这是十几株大榕树连在了一起而形成罕见的榕树群,整个榕树群高约二十米,地面上枝干千姿百态,树根暴突盘缠,树顶枝叶茂密,蔚为壮观。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片古老的榕树群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与平和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志甫大有渊源。李志甫又名李胜,生于平和坂仔埔尾农家,元至元三年,由于元朝统治者对汉族的鄙视和政治上的打压,民不聊生。同年六月李志甫率众揭竿而起,起义军先在这一带山麓,种榕聚集,后转到九牙山祭旗、宣布正式起义,起义军浩浩荡荡地杀出南胜县。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破漳州城,杀死漳州守将长史晏只哥。朝庭极为震惊,急调江南行省别不花,统领三省部队进行镇压。别不花是个老*巨猾的将领,起用了熟悉当地情况陈君用,组织地方武装一起夹击起义军。至元六年,李志甫在高坑曾岭乌泥洞被抓,后为元军所杀。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历经三年,最后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但他们当年种植下来的榕树已蔚然成群,蔚然成林,形成绿城一道亮丽的景观。
闽南人尊榕成性,尊榕树为“树王”,以为榕树最具灵气,最具情感,最能荫庇乡人,“榕公”与“成功”谐音,所以才有种榕起义之说。闽南人视榕树为神树,视榕树为神祗,常在树下烧香许愿;孩子难养、高考、祈子、求婚……皆向古榕树叩拜、挂红布条;逢年过节,有喝榕树水,以求长寿;用榕树水喷洒房间,以驱邪恶……
走进这古老的榕树群,你会惊叹地面植被深厚,绿草如茵,更会被它们的干枝拂地,盘根错节、高大如厦的雄奇所惊异。其中有当地人戏称为龙、象、虎的三株大榕树尤其令人称奇。
坂仔周边七座百年土楼却在风雨中依然矗立着,她们分别是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熏南楼、五美楼、虎耳楼、贵阳楼,登高远眺,这七座土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点缀在万亩蕉海之中,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这七座土楼建筑时间为清朝乾隆到嘉庆年间。最大的环溪楼直径达120多米,最小的庆阳楼边长也有70多米,其中五座是三层单元式圆形土楼,而庆阳楼和五美楼建型奇特,为近正方形,令人称奇。这些土楼楼基多为粗大石块的砌垒,上面夯土为墙,土墙厚达1.5米。楼门所用石料十分讲究,多为青花岗石构制,表面极为平滑,正大门皆为斗拱形。走进楼内,可见每单元面阔二间,由前后两进及天井,楼内台阶,庭柱也多采用花岗石凿制,细琢精雕,或花或兽,技法高超,鲜活各异。门窗多为漆金镂空透雕的木件,做工上乘,题材新颖、吉祥。门、窗、廊、梯错落有致,安排合理。反映了当时一种独特建筑风格,集居住、防匪为一体。
七楼之中,最为壮观的是环溪楼。环溪楼始建于清朝嘉庆丁丑年,因楼前有一条丝带般的小溪缓缓流过,楼临溪而建,故名环溪楼。环溪楼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内楼高三层,9米有余,外环楼高一层,整座楼为双环圆型土楼,外低内高,远望呈雨伞状。内楼共分18个单元,113间房间,楼中木刻、楹联随处可见,这些雕刻艺术历经200多年风雨侵蚀仍是栩栩如生,堪称是一座民间艺术的宝库。特别是大楼门两旁楹联,字体遒劲、浑圆,堪称书法中的瑰宝。据说这楼名、楼联是花重金聘请当时县令曾文粹题写的。楼联是:北斗祥光辉画栋景象昭明,南山佳气护长垣规模豫大。用笔洋洋洒洒,气势非凡。此楼与南靖、华安土楼迥然不同的是外楼楼巷有两扇石门,像两道屏障,拱卫着主楼,在那盗匪横行的年代,高大坚固的土楼肩负起保家卫民的神圣使命。
最有趣的是宾阳楼和贵阳楼。两楼相距约3公里,却渊源颇深。贵阳楼的拱门为青花岗精雕构件堆砌而成,工艺精湛,构件浮雕细部图案十分清晰。楼门由清代嘉庆皇帝的老师蔡新所题。上联是:秀毓山川梓里杰成新甲基,下联是:辉联花萼德门星聚大文章,上款:乾隆乙丑首月,下款:漳浦蔡新拜题。据《四库全书》记载,蔡新为太子太傅,一个地位如此显赫的人,为何会为坂仔这座土楼题写楼名和楼联呢?询问当地年老的居民,只能说个大概,据说蔡新是我们这里先祖的外甥,然而查证清代内宫史料,竟意外发现蔡新的令堂是林姓,而居住在贵阳楼的居民都为赖姓,显然说蔡新是这里人家的外甥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蔡新与楼主人的关系显得扑朔迷离。更令人惊奇的是建于清朝嘉庆甲戌九秋之月的宾阳楼,楼联是:通爽气乎西山地锺瑰宝铜壶宝鼎物华新,宾朝曦於阳谷天启文明凤髻鹅毛仪羽现。上款是:刑部外郎姻眷弟蔡本俊顿首拜赠。经查清清代史料,我们惊奇地发现蔡本俊竟是蔡新的儿子。两座散落乡野中的土楼竟与清代两位名声显赫的人物存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与楼主人的亲戚关系如何缘起,耐人寻味,有待进一部探索、发现。但帝师父子的名头,足以让这两座不见经传的土楼声名远播。
最让人景仰的是五美楼,此楼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楼高三层,9米有余,长88米,宽68米,近正方形的古楼。据村民们说,建楼的主人是个饱学的举人,非常重视修身养性,所以楼名取义高古,“五美”取源孔子的论语“尊五美”,即: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楼主人高洁的修身观念,深远地影响着代代善良、正直、勇敢的村民们。清末时期,民族积弱,列强入侵。村民们迫于生计,避难迁移台湾,远迁的村民们大多寄居台中,繁衍生息,据统计,在台湾与五美楼家庭有亲缘关系的竟达八千多人。1991年,爱国台胞林益令率领五美楼林氏宗亲回乡谒祖。隔年同族台胞林宝树老人率团68人,回大陆寻根,并出巨资40万元重修五美楼。据寻根的宗亲说,在台湾,他们的先祖也修建一座五美楼,外形设计与这座极为相似,旨在教育儿孙,不可以忘本,不可以忘根,叮嘱睦族亲谊,倡导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饱受风雨侵蚀的五美楼虽已破漏不堪,可这“五美”楼的精神却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素有”宝鼎境地”之称的坂仔人,五美楼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它新的历史含义。它不仅是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见证,更是海峡两岸人民灵肉相连的丰碑。
坂仔镇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且温泉属火成岩区温泉,富含碳酸钙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适合开发利用的温泉点主要有三个:
一、民主村下汤温泉点
民主下汤温泉点位于平和县坂仔镇民主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离平和县县城13公里。温泉出水流量13吨/小时,水温60℃。至今已投资160万元,完成民主三*路口至镇区地下管道¢75mm埋设2.7公里,并已办理采矿许可证。
二、五星村温泉点
五星村温泉点位于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距镇区3.5公里,温泉出水流量15吨/小时,水温58.3℃。平和县松花溪沿温泉边流过,距温泉点不到100米处有清代的一座四方形土楼。温泉点一边靠山,一边靠溪流,周边毛竹等树木郁郁葱葱,适合建别墅、山庄和温泉宾馆等。
三、西坑村温泉点
西坑村温泉点位于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距镇区4.2公里,温泉出水流量17吨/小时,水温69.3℃。目前已完成温泉点征地工作(周边已征地5亩)并建成浴室2间,游泳池1个,可供50人同时使用。
绳武楼位于平和西北部的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艺术风格的圆形土楼。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和县小溪枕头饼 、平和芦溪咸菜 、九峰镇碱仔粿 、平和县大溪镇豆干 、九峰镇花香片 、漳州美食-炸五香 、平和土特产南胜咸水鸭 、平和小吃芦溪红酒 、平和小吃南胜麻枣
大溪镇还有几样特色菜;<客家水面><客家山泉豆腐><客家五香><客家奄肠>(客家鸡蛋饼>,为什么每样都冠名客家呢?因为灵通山下的居名100%都是客家人,,所以^^^以上一定要在镇上任何一家店吃,都很正中很便宜,,以上小吃最贵的2元/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