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稳稳定碎石
设计、原材、拌合及施工质量问题答疑
一、水泥稳定碎石设计中3.5%的含量是否偏低,7天无侧限抗压很难达到,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都增加0.5-1%的水泥剂量,才能满足要求。(主要是级配要优化,采用振动击实,骨架密实结构3.5%剂量一般可达到代表值4-5 MPa之间。
本省设计规范规定:1.当累计当量轴次小于1200×104时,水泥稳定类基层7d(标准养护条件)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4 MPa之间,不得超过5 MPa;水泥稳定类底基层7d(标准养护条件)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5 MPa—2 MPa,上限不得大于3 MPa。
2.当车道累计当量轴次大于1200×104时,水泥稳定类基层7d(标准养护条件)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在4 MPa—5 MPa之间,不得超过6 MPa;水泥稳定类底基层7d(标准养护条件)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 MPa—3 MPa,最大不得大于4 MPa。
3.考虑到今后交通量越来越大、重车越来越多。故规定交通量大,重车多时取高值,一般情况取中、低值。)
二、设计部门结构在设计前,应对郑州市及周边市场原材进行调查,应对施工过的道路进行走访,根据郑州市实际情况调整混合料的配比及结构。
三、设计对道路结构每一层应设计弯沉值,明确规定龄期。(规范规定90天弯拉强度以90天强度为准)
四、部分拌合楼计量精度低、料仓数目较少,造成实际级配无法满足设计级配的要求。(业主要求)
五、两层水稳分层铺设,下层养护期满后再施工上层,上下两层粘接较差,没有有效结合办法,容易形成单层受力,上层容易过早损坏,出现龟裂等现象,从而影响路面使用寿命。(下层清净杂物、泥土,撒水泥浆增加黏结力,据路面情况可0.5-0.8kg/m2 水泥)
六、在进行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初步确定的设计配合比铺筑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铺筑,以获得最优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合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松铺系数及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的控制参数,提出更加合理化的施工方法。(一定要做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松铺系数试验)
试验段除强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外,现场钻芯取样的完整性也是控制的关键环节,宜选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碾压组合,必要时可调整水泥用量、进行含水量试验。目前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中没有铺筑试验段是共同现象。(业主要求)
七、道路施工中,格栅的铺设由于多方条件局限,不能保证规范化操作,造成格栅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格栅的铺设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八、水稳的纵向施工缝施工工艺不科学,边缘压实度不够、接缝采用斜边连接,水泥浆没有满刷。建议采用双机联铺,减少施工缝。调整级配,减少离析。)
九、目前,现有技术规范中对水稳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比较宽松(如只对集料的压碎值提出要求),造成大量质量低劣的集料(含量高、含泥量大的针片状颗粒),被应用到水稳料的生产中,使得水稳料基层的整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加强对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检测,可参照砼用粗、细集料现行GB,对含泥量、泥块含量、山皮石、风化石重点控制,对石屑应增加砂当量检测指标,建议大于45%)
十、压实度的检测一直以来没有受到施工、监理单位的重视。很多单位压实度资料都是虚假的,建议压实度的抽检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对结构工程按不少于30%的抽检频率进行检测。(第三方介入的建议非常好不仅仅控制压实度,同时对配合比、原材料、计量等可进行多方检测)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