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莲说》——花之语.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1083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花之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爱莲说》——花之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 北辛庄中学 刘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建立坚贞正直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情感方面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构思: 本文为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准备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分析文章语言入手,再欣赏莲的形象之美,进而品味作者对莲寄寓的深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置疑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在优美的古筝曲子中同学们欣赏几幅莲的画面), “接在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一时”这些优美的诗句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清丽脱俗的荷花,令人陶醉。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更是有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极爱莲花,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他的传诵名篇《爱莲说》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你注意了吗,“爱”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八次)“爱”表现了作者对莲的极度的喜爱,“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回想我们学过的《陋室铭》 中的“铭”是什么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发展为一种文体,它一般是用韵的;“说”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相当于现在的杂文。题目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我们学过了《陋室铭》,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曾于南郡做官时带领属下开挖一池塘种莲,名为“爱莲池”,而他常于盛夏漫步池畔,口诵《爱莲说》,自此爱莲池名闻遐尔!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2.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噫(    )  鲜(   )  宜乎(   )  3.重点句子翻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本文作者是怎样描绘莲花的?从哪几个方面写莲之形象?又赋予莲花怎样的内在美?(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回答,教师总结 )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气质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这是正衬。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渡:作者直接间接写莲就仅仅是单纯的赞美吗?当然不是,那么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写莲的根本目的是要借莲颂人,托物言志,(结合《陋世铭》复习托物言志)莲就是所托之物,那么所言之志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分析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君子到底怎样是的人呢?(结合莲的形象品质:君子指那些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等美好品质的人,作者把莲比作君子,可见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莲赞美具有莲一样高尚品德的人。)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 1)、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2)、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怎样理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是一个陈述句,朗读时应读平调,重点在“鲜”字上。陶渊明之后很少有人喜爱菊花,因为菊花虽清丽脱俗,但却消极处世,逃避现实,不值得效仿。(读出惋惜之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鄙视之情)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 出示板书: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惋惜) (鄙视) 正衬 反衬 莲:君子者 (赞美) (四)链接生活 学生选择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有人说现代是经济社会,古人倡导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早已经过时,它只会把人变迂腐,对此你怎么看? 2、文中赞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简棕述理由。 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爱莲说原文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同学们仿写一篇文章《爱__说》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     独爱    菊(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