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张骞通西域》作为本主题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因此本课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 但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本课的作业设计上都注意了层次性和学生自主性。
(三)、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1、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依据教学设计理念和“课标”要求,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三维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并感悟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锲而不舍、忠于国家的优秀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2、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2)难点: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确定它们为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问题探究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景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依据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
(一):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胡萝卜、葡萄、黄瓜导入。(多媒体出示)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依据:从身边熟悉的水果、蔬菜引入,让学生感知生活就是历史,历史源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
2、记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3、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三)、出示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要求: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默看教材(正文部分细看,小字部分略看看的时候划出历史事件、时间、人物、影响等),看完后在书上划出自学检测1、3题的答案并完成第2问题的表格。
发放自学检测材料,多媒体出示自学检测的内容:
自学检测
1、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 务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
/
成 效
3、记住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权和意义。
探究:张骞出使出使西域的影响。
(四)、后教
1、出示西域的含义及示意图(抽生回答西域的含义后再展示西域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地图区分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以突破教学难点。)
过渡: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步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巷凉的荒漠。那么,张骞为什么还要出使西域呢?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
板书:西汉受到匈奴的威胁
西汉前期,匈奴控制西域,奴役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动武。(发布招贤令)
2、出示图片:张骞拜别汉武帝
张骞出示西域图
升华:师:张骞出使西域顺利吗?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会在途中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角色想象)
① 经过匈奴的控制区,生死难料
② 交通工具简陋
③ 语言不通
④ 沙漠地区缺水
⑤ 饥饿寒冷 等
师;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讨论,引导回答,教师板书。
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等。(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要成功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以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理解。在这种熏陶中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而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
过渡: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图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增加了内地对西域的了解,使西域在人们心目中不再遥远和神秘。从此以后,西汉和西域联系日益密切,互相影响。
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简表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 务
出发时间
返回时间
/
成 效
通过这种表格对比法,既培养了学生知识总结的能力,又交给学生对比学习的方法。
过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都是为了联合西域少数民族政权,夹击匈奴,虽然都没有达到目的,但也可以说得上不辱使命,张骞不辱使命的事迹,给我们怎么样的启发?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呢?(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4、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多媒体展示)
①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从此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师强调】现在国外的一些分裂分子试图分裂我国,在2000多年前西域都护的设置,就已经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我们在前面学习第九课 “秦朝的统一“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任何分裂国家的阴谋都注定要失败。
5、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公元前60年
职权: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意义: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五)、当堂训练
基础闯关训练(5道基础闯关训练,1道选做题)
四、说板书设计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西域 两关一岭
原因:西汉受到匈奴的威胁
张骞
出使 过程:
西域
精神:冒险、开拓、不畏艰险、忠于国家等
成效: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