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先进的教育技术使语言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宽广,教师运用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分析、掌握、领悟和运用,有效地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但为了更完美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我们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摆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合理运用。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 语文教学在当今信息时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现
2、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可使语文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他们的情感,使其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四个优势。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在浏览这些符号时,脑海里会立刻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笔者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学习变
3、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辨别生活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使学生对美的鉴赏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的表现,使其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课文情境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全面、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乐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现代教育技
4、术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以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究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事物变化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是“手段”而已,它的作用必须要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放在适当的
5、位置,不能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使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用的作用,使学生“乐学”。语文教学目的并非单纯的信息传播,其第一位的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仅仅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6、运用任何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上好语文课,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于辅助地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三个需要”。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遵照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传统的教法往往采用“教师课文学生”的单向交流,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经常是被看成知识灌输对象,“满堂灌”的现象较为常见,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
7、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大大弥补了传统教法的劣势,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认知世界,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形象直观的感情认识只能产生表象,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认得大脑有两个信号系统,两个信号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只有二者紧密配合,互相联系,才能提高认知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挖掘语言形象,避免直观的简单化,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顺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新课标提示我们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是激发他们创造潜能的基础。重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
8、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落实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可感性,有利于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置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便于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3.充分考虑学生希望主动参与教学的需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
9、生交互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无可否认,传统教学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践证明,它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样的显著效果。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图、音、文交互的特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巧妙的情境,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1.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从两方面来看:
10、一是教育者对教育技术的接纳与支持。主要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是产生观念上的认可。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这是观念转变的第一步。其次是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从另一角度来看,相对于没有大多反馈的学生,教师也只能说是被动地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素材,设计步骤,解答疑难,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2.加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力度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与运作的关键要素。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支热衷于探索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多层次的培训,使教师提
11、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对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由管理型向研究型、由操作型向开发型的转变。此外,要抓好各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提高,采用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或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各种渠道使他们基本掌握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知识,增强他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能力,不断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3.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
12、环境有些地区学校强调经费不足,至今未能开展此项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积极争取加大对教育技术工作的投人,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积极、全面、系统地开发教学资源,在学校内建立一个教育教学信息丰富,方便教师和学生去获取与利用的信息环境。一方面要把各类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同等重视起来,去加以开发和建设,因为各类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与功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另一方面多媒体应构成有机的学习系统,使之在教学上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要使多种媒体构成网络,使用者在任一终端都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总之,只有从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步伐,才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