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艺术论(九) 建筑景观构成专题1.建筑的形态构成1.1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建筑造型的基本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元类: 以相同或相似的形或结构作为造型的基本单元,重复运用它们而形成新的形态。骨架法形的基本单元按照“骨架”所限定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新形骨架的具体形式有:a)网格式:平面式、空间式b)线形式:直线、曲线聚集法形的基本单元之间没有明显的、确定的结构方式,基本单元之间通过聚集,以它们形式的相同或相似联系起来,形成新形。聚集法的主要形式有:a)向心式:规则式;自由式b)集中式:如树状结构单元类的构成方法需要注意: 形的基本单元的数量与结构之间的关系a)基本单元的数量越多其
2、结构的作用越大,而每一单元在其中的作用就越小。b)基本单元的数量越少其结构的作用越小,而每一单元在其中的作用就越大。(2)分割类: 这一类构成方法是通过对原形进行分割的处理,分割产生的部分称之为子形,子形重新组合后形成新形。原形可以是简单的形也可以是复杂的形体。等形分割分割后的子形相同,这样的方法也可以从单元法的角度去理解。 等量分割 分割后的子形体量、面积大致相当,而形状却不一样 比例 数列分割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追求优美数字 关系的想法和愿望,它主要是通过子形之间的相似性来形成统一的新形。自由分割自由分割产生的子形缺乏相似形,因此要注意子形与原形的关系,另外还要注意子形之间的主次
3、关系。经过分割后的子形可以进行如下处理,产生新形a) 消减:减缺;穿孔基本形减缺穿孔b)移位:移动;错位;滑动基本形移动错位滑动建议: 假如新形仍然保留了原形的部分形态,子形之间有某种复归原形的态势,那么新形的整体感会增强,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3)空间法 空间法就是利用空间的作用来组织形体。这里所说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意义上的。每个形在其周围都有一个我们能心理感受到的控制范围,距离越近,其控制感越强;反之亦然,我们把这种控制范围称为“场”。用这种方法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形体进行围合时,其围合的部分空间感得到增强。 空间法和聚集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形体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远失去控制;太近则近似
4、成为一个实体(聚集法),空间法要求形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开阔适度压抑空间感消失实显实体(4)变形法 这一类构成方法是将原形进行变形,使之产生要瓦解原形的倾向,变形的结果称之为写形变形类的构成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1)扭曲 如:弯、卷、扭等(2)挤压、拉伸(3)膨胀变形法是一种较复杂的构成方法。2.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2.1三大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概况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的基础学科和艺术根源,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形式法则。研究和探索设计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决定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点缀空间氛围的色彩构成是十分必要的。景观造型的构成元素: 园林设计是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物质生
5、活、精神生活之上的一门综合艺术。人们的审美感受是通过视觉形象来实现的。 视觉形象又是由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色构成.造景离不开造型,塑造理想的景观形象,学习和掌握造型基本法,是学习景观设计艺术的开始。(1)平面构成(The plane constitution) 景观设计千姿百态,然而构成这些丰富形态的最基本的要素还是 点、线、面景观造型的构成元素: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上的一门综合艺术。人们的审美感受是通过视觉形象来实现的。视觉形象又是由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色构成。造景离不开基本造型元素,塑造理想的景观形象,学习和掌握造型基本方法,是
6、学习景观设计艺术的开始。面与点是相对而言,同样,面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征。 (2)立体构成(three-dimensional constitutes )立体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n 空间形象的分割应用n 园林界面装饰的应用n 园林陈设的构成运用空间形象的分割应用对建筑所提供的内、外部空间进行处理,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空间的尺度和比例解决好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分割、衔接、对比统一。园林界面装饰的应用主要是按照空间处理的要求,把空间的几个界面即对墙面、地面、水面等进行处理,包括对分割空间的实体、半实体进行处理,即对建筑构造有关部分进行设计处理。园林陈设的构
7、成运用主要是运用建筑小品、照明灯光等进行设计处理。(3)色彩构成(the color constitution )色彩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中色彩的应用对园林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均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进我们视觉感官的是色彩,而最具有感染力的也是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好的色彩环境就是这些感觉的理想组合。1 背景色:常指园林中固有的地面,水体,墙面等建筑设施的大面积色彩的应用2 主体色:是指园林中地面,植物等场景大面积的统一的色彩。主体色实际上是构成园林环境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构成统一色调的最基本的因素。3 点缀色:是指环境中最易
8、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四季草花,椅凳,灯光等等。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2.2 景观艺术构成法则 (1)景观艺术构成法则 景观艺术构图-在园林绿地中,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素组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立体空间形象,动态空间序列,以及最成为美好和谐的景观整体环境的创作行为过程。多样统一原则 指景观中各要素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1、形式的统一 2、材料的统一 3、线条的统一 4、花木的多样性的统一 5、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对比与调和 它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创作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a)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
9、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1)空间对比 (2)虚实对比 (3)疏密对比 (4)方向对比 (5)大小对比 (6)色彩的对比 (7)质感的对比b)调和即协调,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中的统一。 在景观中协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都可作为协调的对象。 相似协调 如形状相似而大小或排列上有变化为相似协调,如一大圆的花坛中排列一些小圆的花卉图案和圆形的水池等,即产生一种协调感。 近似协调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圆与椭圆的变化等。均衡与稳定
10、 在景观布局中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和质感均衡。 1、对称均衡 2、不对称均衡 3、质感均衡 4、稳定比例与尺度 如“黄金分割”的比值是0.618 a)比例 景观中的比例指景物在体形上具有适当美好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尺关系,又有景物与景物、景物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种关系并不一定用数字来表示,而是属于人们感觉上、经验上审美概念。 b)尺度 指景观空间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景观设计的尺度。节奏与韵律a)连续韵律:指一种组成部分的连续使用和重复出现的有组织排列所产生的韵律感。如用一种树等距离作行道树。b)交替韵律:
11、是运用各种造型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等手法,形成丰富的韵律感。如用两种树等距离作持道树。 c)渐变韵律:是某些造园要素在体量大小、高矮宽窄、色彩浓淡等方面作有规律的增减,以造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d)交错韵律:是利用特定要素的穿插而产生的韵律感。如中国传统的道路铺装图案。 2.3 景观艺术及构成模式(1) 散点式,撒落式即点状的分散布局方式。其产生的效果是:比较自由、活泼、轻松。设计时应注意散而不乱。巧布散点,使点的布局恰到好处,在无秩序中找到美感。(2)格块分割式静中求动的一种表现方式。格块内比较工整,边缘不规整,给人有节奏、有韵律的感觉,规整中求变化。(3)雷击格式此形式是线与块有
12、机结合的求心格式。有种破裂感,仿佛看到炸开的痕迹。表现比较强烈、醒目、属不规则式。一般在比较空旷的环境中,为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运用的比较多。(4)五字形格式由变化的空间构成。在小范围里、围合中寻求变化。直线上的弯折像五字形,有回旋余地,有渐变过程。使小空间内富有层次,变化丰富。(5)焦点式也叫中心式。在需要突出景点中心时,往往需要按焦点式去设计,一切围绕中心展开,强调主题。(6)多焦点式即多中心式。几种中心单元的分布,遥相呼应。既有相连部分,又有不通区分。一般在有多种景点时用的较多。(7)带状并列式属于规整式。在绿化带的分布方面用的特别多。带状式的并列等形式也常被运用。总体来说这种构图形式表达给
13、人感觉整洁、明快。(8)同单元添加(组合)式像成串成簇的花和果实那样,连缀聚集的形式。添加使得构图更加丰满,而不是画蛇添足,是以一组单元为基本核心的多元组合。(9)同单元的连接式同单元连接式不是简单的反复相连,而是在连接方式上动脑筋,使得同单元在不同的连接上发生不同的变化,产生更有趣的空间。(10)蜗旋式这个形式动感很强。类似大自然中蜗牛壳、海螺、贝壳的蜗旋式纹样。因为动感强,在运用时要十分谨慎。要找到其中美的旋律,否则易破坏大感觉。(11)中心偏离式如圆心的移动,出现中心的偏移。其效果是:在规则构图中破静求动,产生的效果也很有趣。(12)同心圆式同心圆的构图方式在环境设计中运用很多,它是以一
14、个圆心,向内或向外扩展,如同投石入河一样,水晕渐渐推开,有韵律美感。一般集会广场用的比较多。圆形本身有愉快、温暖、柔和、开放的倾向,同心圆更加强了这些感觉倾向。(13)扇状式如同打开折扇扇面一样,有一个中心点,而中心点的朝向有角度,有集中为一的倾向,方向性强。它相对于圆形的中心点面向四周来说,显得更加集中,更加具体。扇形的放射形感觉是锐利的,轻巧的,但表现形式属于比较强烈的。(14)单元耸立式多运用于纪念碑、标志性雕塑、宝塔等。特征是:雄伟壮观,高大醒目,起导向性作用。(15)多单元林立式树林般的立式构图,群组形式,有一定的气势。若是由高低不同的单位组成,则更加富有节奏和韵律。(16)平行排列
15、式比较规整。但利用错位的方法,又能使呆板的平行线变得丰富,增加活泼气氛。(17)均衡式在设计中运用的最多,是在平衡的基础上产生的。平衡是有中心的,而均衡是根据物体的大小、轻重、色彩、质感等等,靠视觉判断出来的。平衡式是对称的、死板的;而均衡式则是静中有动、动中求静。(18)放射式比较强烈的表现形式,感觉比较锐利。在空旷的空间中运用为佳,相反,在小空间中运用会显得气氛紧张。(19)咬合式结构紧凑的连贯性构图。同一中求变化,表现了空间的意外性,有动感。(20)互围中心式以一个中心为主,两侧互围方式的构图形式。围绕主题,突出中心内容,虚实相映生辉是此构图特点。(21)转折停顿式在连贯的构图中出现断开
16、或堵塞、弯曲、求得变化或引导观赏的一种构图方式。(22)框圈式为了突出框圈内的主题,使得表现内容更加集中,更加吸引人的一种构图方式,为突出表现框圈内的个性而与外界有明显的区分。(23)取景式以单纯的单元基调为主题,取进精彩景色或特别形态,形成较强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及有趣的空间。使取进的景色更加集中更加有魅力。(24)开阔与狭小的对比组合式一种调节人们从视觉上引起的心理感受的构图。从狭小到开阔,经过对比,人们此时会感到心里特别舒畅快活。反过来,从开阔到狭小,会使人的心一下子被收紧,使注意力变得十分集中。这时的小空间会变得十分重要,里面若下足功夫,会给人们带来比较丰富的想象空间。(25)错综
17、复杂式在平静、有秩序、统一、规整的场合下,出现略微复杂的形式,会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和趣味;较复杂的构图形式感觉丰富,偏于热闹。整体上的视觉效果是静中有动,既统一又有变化。在环境设计中运用很广。(26)相互穿插式硬件建筑物体、软件植物之间的相互穿插,使空间统一而协调。钢中见柔,柔中见钢。绿树在建筑物的环抱中多姿多彩,建筑物又被绿阴环绕而变得柔和。硬软物体融合为一,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27)凝聚式由许多个小型单元的构成要素朝固定方向移动的集中和凝缩的一种趋势,虽有分散感,但凝聚感较强,其不规则的形式显得活泼,有动感。(28)连接式把统一单位形,像珍珠一样串联成各种连带状,统一而富有变化,
18、具有一定的气势,表现力强,整体性强。(29)含蓄遮透式透过遮挡物,隐隐约约的露出被遮挡物,表现了含蓄柔和的魅力。遮挡物有玻璃窗、纱窗、格子窗门、条式窗门、竹帘、竹篱笆等。(30)阶梯板块式人工做地面、筑成阶梯式或坡式,将土面升高,使环境具有立体感。屋顶花园常使用这种方法,使单调的平坦地面富有变化,更接近自然。(31)冷与热的空间形式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冷热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如:通风凉爽的通道式,避风保暖的遮挡式等,可分别使人们充分享受设计功能所带来的大自然的美好。(32)立壁式切割空间或衬托某个景物而用,目的是突出景色,使景观更美。切割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4)切换式一般在从一个气氛环境中转到另一个环境中时使用,起到过渡和转折作用,过渡要巧妙、自然。运用的好可给游客在行走观赏过程中带来意外的惊喜,有豁然开朗的心情,使游览过程充满情趣。(35)起伏变化式使单调的地形变复杂化,有上坡、下坡,能俯视眼下风景,也能仰望空间造型,让空间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小中见大,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