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2章物态变化B.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02174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物态变化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章物态变化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班别: 姓名: 学号 ____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2.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3.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C.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D.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5.夏天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蒸发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7.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是100℃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C.舞台上制造的“雾”是干冰升华形成 D.初冬的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9.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里面的物理含意是 ( ) A.霜形成前的气温没有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气温比下雪形成的气温低 C.霜形成前气温一定较低,才凝华成霜;下雪后雪熔化、升华吸热,气温一定较低 D.下霜前气温一定比下霜后气温低,下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气温低 10.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1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 ) 1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13.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猜想是:( ) A.盐溶解时吸收热量 B.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 C.加盐后冰熔点升高,冰熔化吸热 D.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 14.某同学在两片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和酒精,他将滴水的玻璃片放在太阳光下照射,滴酒精的玻璃片放在树荫下,结果发现水迹先干。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水比酒精更易蒸发”的结论 B.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 C.此实验只能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D.若把两玻璃片都放在阳光下,则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 15.实验中操作技巧对于实验完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 ) A.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 B.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 C.研究碘的升华、凝华实验中,必须观察是否有液体碘出现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5分) 16.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又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 ____、____ ____、 ____ ___. 1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 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19.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20.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 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1.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温度普遍上升,即全球变暖。因为气候变暖,南北极地的冰便会 ,从而导致海水量增大,引起海平面 ,许多沿海地区将逐渐淹没在水中。为了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应如何做?请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铅 萘 熔点/℃ —38.8 —117 —95 328 80.5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2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测量物体温度的,这些温度计必须保证测温物质在液态状态下才能正常使用。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80℃时酒精呈________态,水银呈________态; (2)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 23.家庭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燃气液化.当在打开阀门后,管道中的燃气呈 ______态,若气体喷到手上,手会感到特别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与应用(共26分) 24.(6分)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蜡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5 71 他们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第5分钟开始熔化,第11分钟熔化完毕;石蜡第2分钟开始变软,第12分钟全部熔化完毕。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8 min海波存在的状态是 。 25.(13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⑴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5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⑵请在下面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⑶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左右. ⑷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__________的冷却效果好。 26. 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颗树,分别编号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_____下的气温(T1)、__________下的气温(T\2)、__________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D 5.A 6.A 7.C 8.B 9.C 10.C 11.A 12.A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 16. 升华 凝华 液化 17. 液化、凝华 、熔化 18. 是 6 19. 液化 放出 上 水汽化吸热 20. 汽化 压缩体积 21.熔化 上升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 22.液体的热胀冷缩 (1)液 固 (2)水银 酒精 23.压缩体积 气 汽化吸热 三、实验探究与应用 24. (1)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2)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3)固、液共存 25. (1) 水的量要适量, 温水 (2) 图省 (3)22 (4)开始温度下降幅度较大,后来较慢。 (5) 26. (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3)③A树;B树;阳光直晒;树干 ④T3―T2>T2―T1 石甸初中 初二物理教研组 2013年9月12日 共5页 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