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押题密卷五小学教育学新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6997459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押题密卷五小学教育学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押题密卷五小学教育学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押题密卷[小学教育学(五)]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对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 1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 )。 A教育万能论B儿童中心论 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 2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4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 A教师的个人修养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个性品质D师生关系 5教学结识的重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D间接经验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 A《学记》B《论语》 C《孟子》D《中庸》 7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 )。 A并不重要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D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8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称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 C童年期D青年期 9我国在建国后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废除了旧学制,实行新学制,其时间是 ( )。 A 1949年10月1日B 1950年10月1日 C 1951年10月1日D 1952年10月1日 10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规定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2以实践作业为主的爱好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D体育小组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定“以最佳的教学效果来达成学生最抱负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B赞科夫 C加里宁D凯洛夫 1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 )作用。 A主体B辅导 C从属D主导 15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 A发明性B交往性 C多样性D积极性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 C陶冶法D楷模法 17实行双轨制的国家以( )为代表。 A英国B美国 C苏联D中国 18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重要是( )的教育。 A内涵式B广泛 C狭义D广义 19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 )的主张。 A儒家B墨家 C道家D老子 20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孔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遗传素质的成熟限度制约着身心发展和( ) 。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 的科学。 3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 ) 向( ) 过渡阶段。 4师生在人格上是( ) 的关系。 5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 的形式出现。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 ) 、( ) 和( ) 。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 ) 、( ) 、( ) 、( ) 、( ) 。 8.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 ) ”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 ) 的过程。 9.考试评分常用的记分法有( ) 和( ) 两种。 10.德育方法涉及教育者的( ) 方式和受教育者的( ) 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性。 2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4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 四、论述题(共10分) 〖KH-*1D〗 试述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基本理由。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由教育学常识可知,教育者假如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若过度强调教育的作用则易导致教育万能论;若过度强调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则易导致环境决定论;而过度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又会导致儿童中心论。 2B 【解析】略。 3A 【解析】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4B 【解析】当代教师素质能力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5D 【解析】教学结识的重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6B 【解析】略。 7B 【解析】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8C 【解析】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称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9C 【解析】略。 10C 【解析】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规定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11D 【解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2A 【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爱好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13B 【解析】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定“以最佳的教学效果来达成学生最抱负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赞科夫。 14D 【解析】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积极性、积极性的发挥,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5D 【解析】教师要善于机智地运用各种方法,使许多欲望和爱好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才干达成启发的目的。 16D 【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楷模法。 17A 【解析】英国是实行双轨制国家的代表。 18C 【解析】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重要是狭义的教育。 19C 【解析】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20B 【解析】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二、填空题 1发展的年龄特点 2教育规律 3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4民主平等 5特色课 6遗传、环境、教育 7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8.统觉,系统化 9.百分制,等级制 10.施教传道,受教修养 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性是: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2【答案要点】(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立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3【答案要点】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重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规定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惜、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涉及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涉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毕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行,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行,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性。 4【答案要点】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规定是基本、初步的、浅近的,是小学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规定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的、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 5【答案要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立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立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派,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涉及以下几个部分:①科目的设立。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派。④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1)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主线所在。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白,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认以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