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一体化讲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二)智能目标:
①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②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价格的因素,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供求影响价格
1.造成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1)间接因素:
(2)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的。
(3)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含义
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价格 —— 方市场
供过于求,出现“货多不值钱”——价格 —— 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忆一忆:价格的含义是什么?
2.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 决定的,而是由 决定。
(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探讨: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填正比、反比、不变、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 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4、结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比。
探讨:个别生产者怎样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
5、启示:促进个别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 劳动时间,提高 。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三、构建体系
四、当堂巩固
(一)判断题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5.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6.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变大,商品的价格就会变大。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各空调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目前我国国内有近400家空调厂家,年产量达3000万台,而市场容量只有1400万台左右,使生产厂家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造成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价值量降低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部分运输能力紧张的旅客列车票价实行上浮,以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这种做法:
A、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B、说明市场价格可以由政府制定
C、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3、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4、市场上的名牌产品,一般来说,价格都比较高,根本原因是:
A、名牌产品质量好,使用价值大 B、名牌产品可以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
C、生产名牌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大 D、生产名牌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低
5、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6、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这一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原因是: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 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7、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8.生产同样一韶MP4,甲耗费8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甲的2倍劳动时间,丙耗费甲的一半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MP4的价值量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不能比较
五、提升能力
1.2011年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数据显示,与4月相比,北京新建住宅环比同比均出现上涨。从《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角度看,影响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是 ( )。
①城区建设用地成本增加 ②商品房供不应求 ③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 ④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据山东日照、广东茂名等地的信息采集员反映,由于新蒜上市量增加,当地大蒜零售价明显下降,同比降幅超过20%。由2010年的“蒜你狠”变成2011年的“蒜你贱”。这表明
A.我国消费品的价格是由政府决定的 B.企业生产消费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普遍增加了
C.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D.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
2011年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回答3~5题。
3.从《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角度看,引发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价值决定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消费品成本提高 ②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多导致物价上涨 ③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结果 ④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各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供应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①处于买方市场 ②处于卖方市场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④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带来价格的持续上涨,会使这些商品的价值量( )
A.不变 B.变大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6.2011年7月,电影《变形金刚》再掀3D片热潮。3D版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 ( )。
A.3D电影画面立体感更强 B.看3D版电影的观众更多,供不应求
C.3D版电影的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量大 D.3D版电影出现卖方市场
7.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 ( )。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图1表明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胀
D.图2表明在市场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
8、2010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11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9、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10.中国人民银行6月1 4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当前中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风险。报告指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构性因素交织。一是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范围内货币条件宽松,一方面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升也加剧了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二是较大货币存量的滞后影响可能逐步显现。三是灾害性气候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四是受人口红利变化等影响,劳动力成本、服务业以及非贸易品价格可能持续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原因。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第一框
当堂巩固: BCDCB DCA
提升能力: DCCBA CDCC
10、答案 (1)价值决定价格。从国内看,成本上升是推进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随着劳动力成本、服务业、非贸易品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商品的成本必然上升,其价格也必然水涨船高。从国际看,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很快,这也必然推动国内相关产品运行成本上升,其价格也必然持续上升,即加剧了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2)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一方面,灾害性气候等因素造成农产品供给偏紧,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中的较大货币存量导致投资、消费主体的需求上升,以上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从而推动物价上涨。总之,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必然加大。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