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冲天炉的操作和控制
一.总则;
为保证铁液质量,应按以下进行操作和控制:
此规程是为了保证大炉的顺利进行,保证铁水质量,安全生产等而制定,因此,大炉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规程来进行工作。
上岗人员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劳保用品,了解熟悉自己分管部分的操作,非本岗操作不得进行。
二、修炉;
1. 炉料准备
(1) 焦炭要筛分,剔除焦末,焦炭块度不均匀时,应分级使用,不得混用;
(2) 金属炉料要按牌号或化学成分堆放,按照规定块度,块重破碎,我车间要长度在300mm,重量在50kg以内
(3) 炉料要洁净,严重锈蚀的要除锈;
2. 修炉、修包及其烘烤(耐火材料配比两种方法可选一)
(1) 修炉、修包要紧实,尺寸要符合规定,应特别注意风口、过桥及炉底的修理质量;
(2) 修炉前先清除炉壁上附着的熔渣、铁渣等杂物,同时要涂刷浆水,然后将耐火材料铺上,逐层用搪料修补或修筑炉膛,搪料必须用木锤紧实,搪料成分应符合炉衬性质,水分不能含量过高;
(3) 应按大炉工艺图进行修理,上班要穿劳保鞋;
(4) 耐火泥铺好后,在表面再涂一层煤砂;
(5) 炉盆:先管牢炉底门,最底层垫一薄层造型砂,再倒入炉渣或废芯砂,再垫一层造型砂,最后在上面垫一层煤砂
(6) 炉盆的修理应注意:a、各层材料应捣实;b,炉盆边缘应为圆角
(7) 修浇包、前炉、抬盆等时,应先将所附之炉渣及钻进缝隙里的铁渣清除干净
(8) 炉口风嘴倾角为第一排风口倾角为0°~15°,若卡腰冲天炉的风口倾角为45°。风口大小第一排为φ45mm,第二排为φ35mm;
(9) 常用的修炉工具 :钢丝绳、型板、风嘴棒等,应保管好;
(10) 修熔化区上段前,应首先上平台观察加料口处是否有料块,排除危险后,才能进行修炉;
(11) 炉衬、包衬材料配比要合适,并不应过湿,以手捏时不容易成团为宜,修炉料材料配比见表1-1.
(12) 炉包修好应充分的烘烤。
表1-1酸性炉衬修理配方实例(质量分数,%)
耐火材料配比方法一:
材料名称
黏土
耐火泥
耐火砖粉
焦炭粉
硅粉
型砂
石墨粉
水
后炉搪料Ⅰ
40~30
—
—
—
60~70
—
—
适量
后炉搪料Ⅱ
10
20
35
—
35
—
—
适量
后炉搪料Ⅲ
—
40~20
—
—
60~80
—
—
适量
砖缝填料Ⅰ
40~30
60~70
—
—
—
—
—
适量
砖缝填料Ⅱ
—
40~30
60~70
—
—
—
—
适量
炉底顶层填料
10~5
—
—
50
—
40~45
—
适量
过桥搪料
30~20
—
—
—
60~70
—
10
适量
前炉内壁搪料
20~10
—
—
80~90
—
—
—
适量
前炉外壁隔热材料
10
—
—
10
60
60
—
适量
前炉内壁和过桥涂料
10
—
—
—
—
—
90
适量
所用耐火材料配比方法二:(质量分数,100%)
炉子部位
材料名称
混合材料
比例
目数
大炉
耐火泥
耐火土:石英砂
4:6
12/40
过桥、小桥前嘴
——
耐火土:煤砂
3:7
——
炉盆(炉缸)、前炉
——
耐火土:煤砂
2:8
——
浇包、勺子、抬盆、出铁(渣)槽
——
耐火土:煤砂
1:15
——
小炉炉盆
——
净煤粉
100%
——
(1)烘炉、烘浇包时,开始火不应太猛,以免炸裂;应注意过桥及浇包嘴子的烘干;
(2)炉体修好后,先将熔化区与炉盆装配好,推到熔化区上段下面,整个炉体一起烘烤;
(3)浇包、炉子等若有炸裂,则应重新修补。
3.点火及装料
(1) 炉盆处放些刨花,再放200斤干材,一般在开风前2.0~2.5h点火;
(2) 点火后可先鼓风5min木柴烧旺后,加入40%底焦,底焦应干燥,块度直径100~150mm,加入的底焦全部烧红后再加入40%底焦,其余20%在装料前用以调整底焦高度到达规定要求。
(3) 按照配料通知单配料,过称要准确,允许误差为3%~5%,磅秤要定期校验,注意事项:点火和鼓风将要完毕后,风眼必须打开;
(4) 加料顺序为废钢→新生铁→铁合金→回炉料→焦炭→溶剂。
(5) 熔化中要及时加料,保持料柱在规定高度,若发生棚料,要及时排除。
3. 熔化及控制
(1) 熔化人员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眼镜、皮鞋、手套等)
(2) 开炉前必须把所有所使用的工具整理好,上料车应加油检查运行是否正常,钢丝绳有无断头,钢钎最好预热一下;
(3) 加料员不得站在料车下面,以免料车脱落或掉料伤人;
(4) 开炉期间若发现电器故障,必须由专职电工处理;
(5) 经常观察风口状况,风口要明亮、通畅,插风口操作要仔细,应保持风口尺寸大小;
(6) 配料单另行通知;
(7) 出铁重量要准确,牌号要分清,交换铸铁牌号时,要加隔离焦,注意处理交界铁液,交界铁液一般不能浇注重要铸件;
(8) 出渣要及时,一般每一个小时出渣一次,并观察炉渣状态;
(9) 要定时测量风量、风压,调整风量、风压至规定值;
(10) 不要随意停风,视停风时间长短适当补加焦炭;
4. 停风
(1) 加料完毕,再加一批压炉铁。
(2) 停料后的熔化中,应减少风量。
5. 打炉
(1) 打炉前,鼓风机必须停止,必须将风眼帽打开
(2) 打炉前,应注意地上必须有垫砂,并不得有积水
(3) 打炉后,及时用水将火浇灭,以防火灾
6. 表1-2网状图最佳工况区碳耗、供风强度、铁水温度和熔化强度的关系:
碳耗(质量分数,%)
供风强度/ m3•m-2•min-1
铁液温度/℃
熔化强度/t•m-2•h-1
冲天炉操作区
范围
差值
最高
范围
范围
差值
14
98~132
34
1530
>1500 <1530
7.1~9.2
2.1
高温操作区
13 12 11
83~130
47
1490
<1490
6.0~9.6
3.6
经济操作区
90~110
40
1475
——
7.2~10.2
3
98~125
28
1460
>1450
8.2~9.8
1.6
10 9 8
76~130
54
1435
<1435
6.9~11.4
4.5
低温操作区
80~110
30
1420
——
7.8~11.1
3.5
94~100
6
1390
>1390
9.6~10.4
0.8
网状图判断炉况及其应用:
一.判断炉况,举例:
1)5t/h冲天炉,炉膛内径D内=900mm,炉膛截面积A内=0.64m2。
2)用2级铸造焦,固定碳的质量分数为85%。
3)生产灰铸铁组合机床件,壁厚大于50mm。
方法:
1. 按铸件类型,壁厚和材质选定所需的铁液温度范围。选定铁液温度大于1430℃.
2. 参见网状图选定冲天炉层焦耗和最佳操作区,焦耗为13%,折算为10%,折算碳耗为0.10÷85%=0.12,即12%(均为质量分数)。
3. 查表初定最佳工况区供风强度范围为76~130m3/(m2•min)。供风量范围计算:
Q低=W低A内=76×0.64=49m3/min
Q高=W高A内=130×0.64=83m3/min
式中:
Q高——冲天炉供风量高限值(m3/min)另加漏风损失
Q低——冲天炉供风量高限值(m3/min)
W高——送风强度高限(m3/m2•min)
W低——送风强度低限(m3/m2•min)
A内——冲天炉炉膛截面积
4. 开炉校核炉子实际熔炼效果,由于炉子实际入炉风量的检测十分困难,只能在开炉后一小时采用逐渐调整风量的方法,观察炉子铁液温度和熔化率变化趋向判断炉况。
开炉初期选定供风量为49m3/min,测量实际铁液温度和熔化率;按照表12-36以供风强度为变化量,将炉子反馈出的效果作为炉况的判据。若风量调大时,熔化率明显加快,铁液温度下降,则此时炉子处于过吹工况区运行,应及时减少风量;若铁液明显上升,则是处于缺风区,应及时加大风量直至达到最佳工况区为止。
二.观察法
项目
现象与判断
风口观察
1. 开风后,从风口处观察铁液滴,若6~8min见到铁液滴,则说明底焦合适。大于10min,底焦过高,小于5min,底焦过低
2. 熔化过程中,风口发白,说明底焦燃烧良好,炉温较高。铁液落下速度快,说明底焦高度合适,铁液温度高。若风口发暗,有黑渣,铁液发红,流动性差,滴到焦炭上停动一下才落下,说明底焦太低,炉温及铁液温度偏低,应及时补加接力焦
3. 若风口情况良好,熔化率低,说明底焦过高
4. 若风口结渣,说明炉温低,炉渣太粘
加料口观察
1. 火焰呈桃红色并带有少量蓝色,加批料后即熄灭,说明风量正常
2. 若火焰旺盛,带黄色,加料后压不住火,说明风量过大
3. 加料口不见火焰,有白烟无力旋出,说明炉内棚料
4. 铁焦比高时,炉气CO少,加料口大多无火焰
5. 炉子有效高度高,有热风胆时,炉口温度较低,多在100~150℃以下
风量风压观察
1. 用罗茨鼓风机时,风压基本不变,而风压随炉内阻力大小而变化。当风压上升时,风机声音沉闷,说明炉内阻力增加,预示着炉内已棚料或风口有堵塞。风压下降时,表明料柱偏低或预热带上部料块过大造成棚料,或风箱漏风
2. 用离心鼓风机时,风机的风量随炉内的阻力变化而变化。风口结渣,炉料棚料或炉料不满时,风压降低,风量增加。
出渣口观察
在带前炉冲天炉开渣作业中
1. 出渣口的火苗呈蓝或黄色,有少量白烟,说明底焦合适,炉况正常
2. 火苗发红,说明底焦太低或炉内棚料,铁液温度下降
3. 喷出很多渣棉,火焰有力,说明底焦偏高,风量大
4. 出渣口突然外喷,压力增加,表明炉内已经棚料,若外喷压力减少甚至停止外喷,表明过桥堵塞
炉渣观察
从炉渣颜色观察酸碱度:
黑色
出炉时可拉成丝
酸性
碱度1.0以下
黑色多孔
出炉时拉不成丝
低碱性
碱度1.0~1.2
黄色或灰白色多孔
质轻
碱性
碱度1.2~3.0
乳白色多孔
质轻、冷却后自然粉碎
强碱性
碱度3.0以上
三.炉渣颜色
炉 况
黄绿色玻璃状
炉况正常,溶剂加入量合适
带白道或白点
石灰石加入量多,渣子较稀,炉衬侵蚀增大,补加接力焦,并减少溶剂加以调整
黑色玻璃状很致密,密度较大
炉温低,铁液氧化严重,渣中氧化铁较多,石灰石加入量少。应补加接力焦,减少风量和增加增加溶剂
炉渣呈深咖啡色,疏松变黑并发泡
炉渣含硫较高,应勤放渣,防止炉渣回硫。熔化中最坏的情况:炉前三角试片白口增加,Si、Mn烧损严重,渣中FeO质量分数已大于12%~15%。造成原因:风量过大;底焦下降太快或底焦过低;炉渣中酸碱度发生变化(炉料中带的砂子多,炉衬脱落,溶剂不足),应及时减少风量,补加焦炭,但不能停风,以免凝炉
铁液温度观察
1. 铁液发白,流动性好,说明铁液温度高;铁液不十分白,但流动性好,说明铁液中碳、硅量高,温度正常;铁液发白,流动性不好,说明铁液氧化较严重,铁液温度往往不高
2. 铁液温度前期高,而后逐渐下降,这是由于炉膛逐渐扩大,底焦高度下降或底焦高度不足所致。此时应调整风量,补加接力焦。
3. 铁液温度突然下降,这是棚料造成底焦高度下降或是风口堵塞,炉衬塌落,风箱漏风所致
4. 铁液温度或高或低,这是炉料块度差别过大或批料过大,或送风不稳定或经常棚料造成,应调整风量和批料,料块应大小搭配使用
5.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