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装要求1 检测线圈在车道中间长方形设置,尺寸规格为 2.5m4.5m。2 SCATS 线圈布设在交叉口进口车道内,作为 SCATS 信号控制系统的前端检测设施。3 SCATS 线圈安装在道路表面切槽里,切槽槽缝宽 6mm,深约 80mm,引向路边的槽深 100mm。设置在车道中间,长边与停车线平行,距停车线距离约 1.5m,视实际条件许可,可作适当后移。4 SCATS 线圈在切槽内的绕线方向和绕线圈数应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要求,线圈不应有接头、断裂、打结或者外皮损坏等现象。5 切槽内的线圈通过引线连接到检测器井,再通过馈线电缆连接至信号机井。馈线电缆在检测器井内应留有 2m 的余量,在信号机井
2、内应留有 3m 余量,且每根馈线电缆应分别进行方向和车道的编号。6 检测器线圈的引线不超过 20m,与馈线电缆的接头应位于检测器井内,接头全密封连接,防水和防潮。7 安装在水泥路面上的线圈封装时使用环氧树脂,安装在沥青路面上的线圈封装时使用沥青;封装体要充满槽内缝隙,略高于路面,不得有气泡和漏封。8 避免将车辆检测线圈横跨在二块水泥板上或设置于沥青与水泥板交界面上;当路面有伸缩缝,线圈离缝距离要大于 200mm。9 设置车辆检测线圈的 500mm 范围内不应有金属物体。10 线圈避免安装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遇到以上情况应适当把线圈位置前移或后移。电缆与电线材料要求1 电缆生产厂家应具有中国国家
3、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认证) 以及质检部门产品检验报告。2 信号控制系统供电电缆应采用多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RVV) 、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 4mm2的双芯线,电缆长度超过 100m 时应采用线芯标称不小于 10mm2的双芯线。3 交通灯信号控制电缆应采用多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RVV) 、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 1.5mm2的四芯或五芯线;四芯电缆的颜色分别为绿、红、白、黑,五芯电缆的颜色分别为绿、黄、红、白、黑。4 机动车信号灯采用五芯电缆连接,绿、黄、红颜色电缆分别连接信号灯对应的 3 种颜色,黑色电缆连接零线,白色电缆备用;一组机动车信号灯采用一根电缆与信号机连接,中间严禁接
4、驳。5 行人信号灯采用四芯电缆连接,绿、红颜色电缆分别连接行人信号灯对应的 2 种颜色,黑色电缆连接零线,白色电缆备用;一组行人信号灯采用一根电缆与信号机连接,中间严禁接驳。6 保护接地线应采用铜芯、黄绿间条聚氯乙烯绝缘(BVR) 、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 10mm2的单芯线。电缆敷设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使用的电缆,一般采用地下敷设,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架空方式,电缆的架空敷设要报建设单位审批。2 电缆敷设时不允许在管道或交通井内有接头。3 电缆两端使用相同的号码套管编码以便日后的维修。4 电缆的连接部分要有足够的导体保证信号控制系统的全负载运行。5 放线后每根电缆线尾端应独立密封,防止雨水渗入
5、线内。6 引向信号灯杆的每根电缆应在最靠近立柱的拉线井内留有余量,人行灯灯杆应预留 2m,机动车灯杆应预留 3m,悬臂式灯杆应预留 3m。7 引向信号机的每根电缆应在信号机基础旁的接线井内留有 3m 余量。8 电缆采用架空敷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 架空电缆线直接挂于防锈、耐腐蚀的钢绞线上。(2) 在信号机引出处 2.5m 以下应使用钢质穿线管,穿线管顶部应有倒 U 字型回水弯或安装防水出线管帽。(3) 引向悬挂安装于高架路墩柱或人行天桥底部交通灯的电缆,应先在这些建筑物表面上装置硬塑料管,再穿放电缆。取电1 交叉口交通信号设施的取电,须经当地路灯管理部门的批准,采用就近接入本地路灯供电系统的
6、低压单相 220 伏电力电源的方式。2 采用管道的形式从交叉口信号机箱旁的交通井敷设电力电缆到附近的路灯开关箱。3 信号机专用的开启式开关容量不小于 20A。防雷与接地1. 系统设置独立的接地系统,防止雷电对设备造成损坏,防止杆件、机箱因外壳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不允许连接其他部门的地线作为系统的地线使用;对于通信线路要采取专门避雷措施进行保护。2. 设备接地应采取共用接地的方法,将所有机箱和杆件的接地端子连接一起,形成环状,统一连接到一个接地装置,使得整个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小于 4。3. 接地使用 7552000mm镀锌角钢。管井与管道一般规定管道一般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 管)或热镀
7、锌钢管,除特殊说明外内管直径一般为 90mm。形式与设置位置1 信号控制交叉口管道系统由各种管井和管道构成。2 管井分为交通总井、交通大井、信号机通信井、信号灯连接井、车辆检测器连接井、路段通信井。(1) 交通总井:位于信号机附近,采用 2 号井形式,平面尺寸 1160960mm,深 1300mm。(2) 交通大井:一般设置四个(超过四路的交叉口可多设) ,位于交叉口四个角路缘附近,与主管道一起构成交叉口主管道系统;采用 2 号井的形式,尺寸同上。(3) 信号机通信井:在信号机附近设置信号机通信井,采用 4 号井的形式,平面尺寸为 760760mm,深600mm。(4) 信号灯连接井:灯杆定位
8、如果不是在交通大井旁,每只信号灯灯杆旁 1m 内要设置信号灯连接井,采用 4 号井的形式,尺寸同上。(5) 车辆检测线圈连接井:采用 SCATS区域控制或者感应控制的交叉口,在停车线正对的人行道位置,设置车辆检测线圈连接井,采用 4 号井的形式,尺寸同上。(6) 路段通信井:采用 SCATS 区域控制系统的交叉口,两个交叉口间进行通信的,每隔 30m 左右要设置路段通信井,采用 4 号井的形式,尺寸同上。3 交叉口的管道分为主管道和支管道:(1) 主管道:采用环形敷设,连接各交通大井以及信号机总井。(2) 支管道:采用放射方式敷设,连接交通大井和交通小井或者交通小井与交通小井。4 信号控制管道
9、系统管井和管道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行,标准交叉口的设置如图 5.28 所示。管井施工1 管道采用明挖方式施工时, 交通井应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范围内, 设置在人行道或渠化岛上;人行道上的交通井应与路缘平行,距路缘尺寸在 0.51m左右。2 管道采用顶管方式施工时,交通井应按照顶管施工的位置设置。3 严禁在马路面或人行道低洼积水处设置交通井。4 在交通井施工过程如发现已有管线及障碍物体,不能满足交通井的尺寸和深度要求的,应选择临近地点进行重新开挖直至满足要求。5 交通井完工后井盖应高出地面 0.51.5cm,井环井盖吻合良好,井口表面平整,四周无破损、漏水;管道底部与井
10、底的距离应大于 20cm,井内的管道口应切齐至距井壁 5cm左右,用内套式带拉手环套管盖对管道进行密封。6 在一些改造路口,受环境限制要在机动车道设置交通井的,需提前上报业主,且必须使用钢筋水泥捣制的井框和能经车辆重压的金属井盖。7 所有人行道交通井井盖应符合广州市市市政园林局规定的人行道装饰型井盖的要求。管道施工1 新建交叉口主管道横跨车行道时的埋设深度为 700mm,横跨人行道的埋设深度为 500mm;改造交叉口主管道横跨车行道的埋设深度为 500mm,横跨人行道的埋设深度为 400mm;管道埋设深度是指地表面至埋入地下的最上层管道表面的深度。2 管道设计时,2 号井管道底部距井底高度大于
11、 500mm,4 号井管道底部距井底高度大于 200mm,以保证雨水或污水不能流进交通井内管道。3 支管道一般在人行道或渠化岛上埋设,埋设深度为 300mm。4 主管道在明挖时应预埋 5根直径 90mm 的热度锌钢管,顶管时应预埋 5条直径 90mm 的 HDPE 管。5 支管道施工时应预埋设 12条直径 90mm 的 HDPE 管。顶管施工方法采用先安设套管,后安装主管。利用液压千斤顶进预制的好的混凝土套管,套管直径按照规定取大于管道外径100mm以上,顶进过程中利用人工出土的方式完成出土。套管管径范围在D500mm-1000mm之间,属于小口径顶管施工。套管采用预制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平口管
12、,套管质量按照公(铁)路穿越的钢筋混凝土套管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1996)中DRC10002000 P C JC/T640要求执行,不低于合格品。顶推施工后,主管道安装完成后对开挖的工作坑和接受坑进行回填,回填应保证靠近公、铁路侧的回填土夯实,恢复边沟、排水沟和绿化等道路设施。路旁有电缆线或管道的应按图纸的要求进行相应防护后回填,并恢复至原地貌。、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措施(一)测量放线、场地平整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用经纬仪放出穿越中心轴线,并定穿越中心桩,施工带边线桩,撒上白灰线,同时用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穿越控制点上,以便控制操作坑挖深,确保穿越套管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13、,两端应伸出公(铁)路路肩或用地范围外2m。放线同时放出操作坑与接管坑的位置和开挖边线。(二)作业坑开挖在穿越道路两端各开挖一个工作坑,一个作为作业顶进工作坑,另一个作为接收首节管的工作坑。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工作坑应设置在管线下游,逆管道坡度方向顶进,以有利于排水。工作坑宽度为5米,长度与套管节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后背墙的尺寸有关,还与顶进方法和运土工具,其长度根据现场和所使用的千斤顶的尺寸而定,坑边距公路路肩保证安全距离。工作坑的深度由设计管底高程及基础厚度而定,即管底高程减去轨道及基础厚度,就是坑底标高。在挖作业坑时,后背墙的原土层不得破坏,后背墙具体要求如下:1.要考虑有充分的强度,在
14、顶进中能承受液压千斤顶的最大反作用力而不破坏。2.要有足够的刚度,当受到千斤顶的反作用力时,后背材料受压缩而产生变形,卸掉荷载后要恢复到原状。如压缩回弹量大,会导致大量移程消耗在后背压缩上而大大降低千斤顶的有效冲程,使顶进效率降低。3.后背墙表面要平直,并且垂直于顶进管道的轴线,以充分避免产生偏心受压使顶力损失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以免承受较大的后坐力时造成后背材料压缩不均匀,出现倾斜现象。4.材料材质要均匀,以承受较大的后坐力,避免造成后背墙受力不均,发生倾斜现象。根据土质情况,必要时后背墙要采取相应的支撑措施,可以选择加道木或加止推平台。选材要均匀坚固,如果后背墙土质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
15、用槽钢和钢板组合制作靠背梁,靠背梁就位后其四周与原土之间的缝隙及靠背梁与桩之间的缝隙用C15素砼填实。采用人工开挖顶管时,应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防止水源进入顶管管道。(三)顶管设备安装就位顶管施工方案是一个对设计、施工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其中工作坑和接收坑的设置不仅要符合设计和施工的硬性要求,在不违反相关电业规定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工作坑与接收坑施工设备等装置与架空电线路的距离;考虑到安全问题,工作坑及接收坑不要设在人口流动较大或者高压线路下;而且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才能保证施工的高质量验收。为了避免施工扰动的影响,工作坑及接收坑要远离地下管线或建筑物,如有
16、必要应采取措施进行技术保护。顶管工作坑的位置设置应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一般每隔200米左右就要挖一个作业井,两个作业井之间的顶管施工一般需耗时23个月。并对地上与地下建 筑物、工作坑的支撑应形成封闭式模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 顶管施工可以有效解决流沙层、土壤透水性强的问题,而且施工影响面小采用装配式后背墙由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而成,组装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但覆土不足4米的管道就不适合采用顶管施工,因为顶管可能会导致地面拱起。另外,考虑到施工时的通风等原因,顶管施工最后,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工作坑及接收坑内部设备,如顶机、油泵站等要严格按照设
17、计要求进行安装、维护及保养。0万U豆体验卡卡号:50D890668267e3349e33密码:686d03401eefba96faba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卡号:50De7a00c543af387fc0密码:b26488ce65abc1787202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卡号:50Dbac63885c802fd52e密码:3d1c344384327b85efff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卡号:50Dd97f0765bdf6998a3密码:48db1c14e42a2b321fac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50D61215eb41ae3cc919密码:25bffae5346e7b7d2548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卡号:10D1cab621456ab278ab密码:709f65f32865af2559c2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卡号:10D8f1d6a4b953f3474e密码:6e2e4017cce30dc7e055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卡号:10Dd1fc6d6dd529b6892密码:a5dbdd8338f91d2c0701奖品名称:100万U豆体验卡卡号:10D08377b71d4374262b密码:1d7a7c21ebd99b798a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