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952950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篇一: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与运用(21分) 1.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饕(tāo)餮(tiè) 讥诮(qiāo)挥斥方遒(qiú)遏制(è) ..... B. 灰烬(jìn) 不屈不挠(ráo)絮絮叨叨(dāo)戕害(qiāng) .... C. 圯(yí)上老人 坍圮(pǐ) 霹雳(lì) 霓虹(ní) .... D. 肉袒(tǎn) 窗扉(fēi) 慰藉(jí) 佶(jí)屈聱(áo)牙 ..... 2.以下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解读一些比拟深奥的文学作品,有时不必一味冥思苦想,不妨从作品中临时跳出来,悬置一段时间再去解读,没准你就会豁然爽朗。 .... B世界杯上各支队伍激战正酣,同学们纷纷聚到广场大屏幕下边看边聊,但他对此却安之假设...素,照旧沉醉在本人的读书世界里。 . C如今特别多部门的负责人对别人往往求全责备,而对本人的缺点却视而不见,对这种严以待.... 人、宽以待己的做法不能不引起足够的注重。 D这次军事行动出人预料以失败告终,事后军方迅速展开调查,最终查明是有人经不住引诱,出卖了整个行动打算,真是祸起萧墙。 ....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10月17日下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发生大面积林火,日前过火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大火已造成一名男子死亡,许多房屋被毁。 B.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操纵过度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明呢? C.面对公众事件,不少地点深谙“ 拖字诀”,适应通过采纳延缓通报、等社会关注度“降温”之后再发布后续情况来“大事化小”。 D.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从处理人民群众关怀关注的征询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打破口,敢啃硬骨头。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道德之行,难已 (“已”同“矣”,语气词) . 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迎接) . C.乘马从徒 (跟随、跟从) . 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名词活用为状语,按照旧例) .. 5、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 ... A.《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确实是诽 谤、诋毁,“原”确实是推究、探求,“原毁”确实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由于他是河东人,死在柳州刺史任上, 因而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 事。为人刚直,敢于诤谏。他是当时文坛的著名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团结和培养了 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使北宋文坛盛极一时,且阻碍于后世。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六一 诗话》创始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的先河。 D.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文风深受《战国策》阻碍,谈论明畅,笔势雄 健,擅长雄辩。有《嘉祐集》传世。散文代表作《过秦论》。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确实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特别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③⑤④⑥①② D.⑤③④①⑥② 7. 以下对漫画寓意解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反映了社会上父子之间爱的不对等现象B说明年老的一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向年轻人学习 C 隐喻了现代西方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D挖苦了如今的年轻人道德滑坡现象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1分)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①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能够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授命。守大怒,投几折箦②,而无以夺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那么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征询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德清君:柳镇父亲。②箦:竹席。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间行以求食 间:从小道 . B.人罹兵戎 罹:遭受 . C.而无以夺焉 夺:夺取 . D.群冤获宥 宥:赦免 .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3分)() A.诬陷正士,以校私仇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 .. B.少文而悍哀有过而礼不逾 .. C.居德清君之丧至那么平反之 .. D.表为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 .. 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柳镇因战乱带着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单独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而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特别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谈论事情确切直截了当,世人不能包容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11.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3分) ▲ ▲ ②上征询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3分) ▲ ▲ ③由是观之,犹有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分) ▲ ▲ ④求!无乃尔是过与? (3分) ▲ ▲ 三、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征询题。(10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 ▲ (2)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2分) ▲ ▲ (3)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 ▲ 四、默写 13. 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3) ▲,子无良媒。 (《诗经》) (4)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5)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6)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7)▲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15分) ②③① 像个父亲 王世虎 陈亮考上名牌大学的音讯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黄龙滩村。当晚,陈亮爹便杀了家里那头养了近一年的大肥猪,请全村人来家里喝酒。饭桌上,大伙纷纷向陈亮爹敬酒,夸他有福气,有能耐,培养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来!陈亮爹那个欢乐啊,醉得是一塌糊涂。 送陈亮走的时候,爹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叮嘱:“亮儿,到了可要好好学习,别混坏了,缺钱了就和家里说。”陈亮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泪水。 陈亮寒假回来的时候,已俨然变化了许多,白了也胖了,乍一看就跟个城里娃似的。吃完饭,陈亮要去洗碗,但母亲却执意不让,说让俺娃好好休息。陈亮见爹正坐在堂屋里吸旱烟,便像往常一样给爹打来一盆水。“爹,洗脚。”陈亮说。“哦,好。”爹边往地上磕旱烟锅边会心肠笑。在厨房洗碗的母亲却冲了出来,生气地说:“你如何还让娃给你打洗脚水? 篇二:2015顺义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不含答案) 顺义区2015届高三一模试题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题。 【材料一】《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不. 准下层人取字。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鞭挞和嘲讽,但取. 字的风俗,仍然普及开来。 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给起,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那么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特别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因而,也有成人之后才请人起字的。上古贵族女子,本来也起字。《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尽管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女性一般自幼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不过,这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未字人”“未字”。 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楼伯圭字禹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