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下母亲的恩情.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916258 上传时间:2024-1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母亲的恩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下母亲的恩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下母亲的恩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下母亲的恩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下母亲的恩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母亲的恩情 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丹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开火车读词语)恩情 抚摸 注视 沐浴 铭记 慈爱 针脚 报答 著名光辉 湿润 永远 迟到 补衣服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A学习第一自然段1、 出示文中“插图一”,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看看谁在干什么?(出示: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正忙着给他缝补衣裳。)(1)早上,妈妈忙着( );放学一回到家,我忙着(

2、)。(2)忙着(自由造句)2、那孟郊的母亲是怎样忙着给他缝补衣裳的呢?当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以小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第一自然段。组织交流。(1)出示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夜晚,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请两个同学来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预设1,“夜深了”、“还”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之长,很辛苦。预设2“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仔细。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2)情感引读,情感升华

3、。 所以,尽管母亲忙了一天的家务活已经很累很累了,但为了儿子,(读这句)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 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预设1、不知孩子出门是否顺利2、我把针脚缝得密密得,你一定要按时回来呀。3、儿子,你能不能早点回来。)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出示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4)师结:面对即将远行的游子,母亲只有把这份挂念、担心、不舍等深情一针针一线线缝在衣服里!这真是(引读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指名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这几句诗的大意。4、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B学习第二自然段.1、 出示第二幅图,师述:母亲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为儿子打点好行李,把孟郊送到村外,他么母子俩是怎样道别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读第2自然段。2、 谁来读母亲的话,(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谁来评评看他读得怎么样?(预设:读出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担忧、那份牵挂之情。谁也来读读呢?我们已经体会到了母亲万分不舍。)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此时,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由母亲的这句话,你想到了孟郊诗句中哪一句?(意恐迟迟归)“意恐”就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 谁来读描写孟郊的语句?(出示:孟郊听

5、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读了这几句,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重点交流:(1) 孟郊为什么不说出来,而要“不住地”点头?预设: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所以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预设: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我操劳,把头发都染白了,作为儿子心里很感动。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预设1:他想,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预设2:母亲,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4、 夜深缝衣、临行送别,(板书:夜深缝衣、临行送别)课文第1、2自然段所描写的内容,其实就是古诗中的哪几句话?引读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6、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同学们,第1、2自然段这么多文字的内容,古诗中只用了20个字就写出来了。你看古诗的语言是多么凝练,多么神奇!C学习第三自然段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慨万千,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划出想到的。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请你把这句话改成带有句号的句子。(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_,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_的恩情啊

7、!)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江苏溧阳的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孟郊铭记着妈妈的养育之恩,假如今天他就站在我们面前,他会怎样读这首诗呢?谁愿意当一回诗人。(指名读)这首浸透着浓浓深情的诗,你们愿意把他记在心里吗?在灾难来临时,母爱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

8、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生谈)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我们又该拿什么行动来报答呢?(生谈预设:1、我要好好学习。2、我要帮妈妈做家务。3、我以后一定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不再给父母添麻烦。) 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希望同学们和孟郊一样,能铭记母亲的恩情。 板书: 母亲的恩情 夜深缝衣 临行送别教后反思: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

9、这首古诗。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