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案:
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
教 材:上海市初中音乐(少儿社版)(试用本)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五课
课 时:第二课时(40分钟)
执 教: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马自强
年 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晚会》,认识和理解作曲家对民族音乐的发掘和创新,体验乐曲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关注中国近现代的创作音乐,培养对中国音乐的浓厚兴趣;激发学习中国音乐的热情,提高对我国音乐文化和时代的认同感,升华爱国主义精神。
2、在歌曲演唱、聆听体验、口琴吹奏、声势练习、表演讨论等过程中,参与课堂拓展活动;吹奏《牧童短笛》的音乐旋律,体验《晚会》的锣鼓节奏,在拓展活动中思考并相互合作,共同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3、了解贺绿汀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知道《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和贡献、学习复调和曲式的概念、体验锣鼓节奏;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正确的姿势吹奏口琴、独特的节奏表现乐曲,表达对作曲家的理解、对音乐的赞美。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牧童短笛》,学习、理解乐曲的创作特色与音乐贡献。
教学难点:
在初步了解中国音乐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活动进一步表达对中国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运用:
1、制作教学课件,流畅运用电脑技术,正确使用音响设备。
2、播放教材音频,并根据课堂要求进行音频剪辑。
3、制作《牧童短笛》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4、教师制作视频剪辑DV,配合音乐人文聚焦内容,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准备音乐家的生平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和作曲特色,音乐专业知识,教材曲目谱例等文字图片资料。
6、学生运用唱歌、吹奏口琴、拍击节奏、打击乐器、肢体语言等原有的音乐技能,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表现音乐。
7、教师演奏手风琴和钢琴,运用打击乐器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欣赏,共同表现音乐。
8、师生运用所积累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参与拓展表演活动,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清流》,感受歌词的内涵;复习了解音乐家贺绿汀,导入本课课题。
1、复习演唱歌曲《清流》,教师钢琴伴奏。
2、学生思考:
(1)、歌词想告诉我们什么?
(2)、歌曲的作曲者是谁?
3、复习音乐家贺绿汀,导入课题。
说明:师生共同复习歌曲《清流》,把握歌曲中的难点节奏。知道歌词想告诉我们什么;复习了解音乐家贺绿汀,初步感受他创作的歌曲,导入后面的学习内容。
二、欣赏《牧童短笛》,吹奏旋律片段,了解三段体音乐结构和中国旋律复调音乐,及《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作曲特色和音乐成就。
1、聆听音乐、思考问题:
(1)音乐运用什么演奏形式?
(2)音乐展现了什么画面?
(3)这首乐曲分几段?
2、介绍乐曲《牧童短笛》及其音乐风格。
3、分段聆听并思考:
(1)每段的速度、情绪有何特征?
(2)乐曲运用了什么调式?
4、介绍三段体音乐结构。
5、课堂演奏体验
(1)学生口琴吹奏第一声部旋律。
(2)教师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
(3)师生共同合作表现音乐。
6、教师介绍复调音乐及其特征。
7、欣赏《牧童短笛》动画视频,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贡献。
说明:通过聆听、思考、问答、吹奏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学习《牧童短笛》;学习三段体音乐结构和中国民族调式,知道复调音乐及其特征,感受乐曲情感,了解《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作曲特色、音乐成就。
三、对比欣赏乐曲《晚会》,了解、学习和表现中国锣鼓音乐,进一步感受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音乐作品。
1、分段聆听并思考:
A段(短)
(1)对比《牧童短笛》,这首乐曲有怎样的情绪?
(2)猜猜曲名?
B段(长)
(1)乐曲运用了什么演奏形式?
(2)乐曲运用了哪些民族打击乐器?
2、乐曲情感分析
乐曲名为《晚会》;热烈欢乐、炽热欢腾,展现一派欢天喜地晚会场面。
3、锣鼓节奏活动
(1)聆听感受乐曲中的锣鼓节奏。
(2)师生学习《晚会》锣鼓节奏,配上打击乐器。
(3)教师手风琴伴奏,学生进行锣鼓节奏表演。
4、中国锣鼓音乐的概念和特色介绍。
说明:通过对比欣赏、聆听思考、问答分析、节奏表现的过程方法,师生共同感受《晚会》;了解中国锣鼓音乐,体验锣鼓节奏,表现锣鼓音乐;从而进一步感受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音乐作品。
四、拓展与活动“中国音乐小舞台”,总结贺绿汀的贡献,师生共同思考并寻找其他中国音乐,了解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贺绿汀音乐贡献总结。
2、聆听音乐,猜猜曲名,介绍音乐。
3、思考:哪些中国音乐世界闻名?
4、课堂活动“中国音乐小舞台”
活动要求:
(1)挑选一首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
(2)自由组合,即兴表现,融入创意。
(3)运用歌曲、器乐、节奏、形体等简单表现形式
5、小组交流表演,师生互相评价。
6、教师手风琴表演《游击队歌》,表达对中国音乐的赞美和热爱。
说明:总结贺绿汀的贡献;观看视频并且思考,师生共同了解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通过课堂活动“中国音乐小舞台”,师生交流表演,表达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7、活动小结。
五、欣赏教师自制的DV,进一步了解有影响的中国音乐家和中国音乐的时代变迁,并结合2010年世博会上精彩的中国音乐,升华对祖国音乐和时代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1、介绍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在世界音乐中的影响和贡献。
2、播放DV,结合2010世博会上精彩的中国音乐,赞美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
说明:介绍有影响的中国音乐和音乐家,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的贡献;通过教师制作DV,结合正在举行的世博会,师生共同升华对祖国音乐和时代的热爱之情。
3、课堂小结。
作业与评价:
一、作业
1、前一堂课布置查询走向世界的中国音乐资料。
2、本课课堂上拓展活动进行小组交流。
二、评价
1、学生复习演唱《清流》,教师给予演唱评价。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问题评价。
3、学生进行课堂体验活动,教师根据活动过程给予评价。
4、课堂拓展活动,师生之间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