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实录2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生(齐):简陋的房子。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学生们在书上做记号)师: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记号)师:好,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的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谁愿意试一试?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一处出错
2、,同学们听出来了吗?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师:对,就是这个地方。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读,好吗?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但是在你的普通话当中要注意“z、c、s”与“zh、ch、sh”的问题。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生:“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身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生: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
3、相矛盾吗?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师: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学生摇头)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屏幕,注意这些词的用法。(屏幕显示)展示: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无案犊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宾语前置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
4、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师:现在我们全班再来齐读一遍,在齐读之前,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生:摇头晃脑的,声音拖的很长。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同学们一起通过屏幕看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标注的停顿。(屏幕显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生:齐读。师: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生:有些字很押韵。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
5、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生:二、四、六句等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屏幕显示题目)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德馨。师: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屏幕显示题目)生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
6、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生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生6:“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