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同级混合运算(脱式计算)
设计者:曹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第47页的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 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学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2、 揭示课题。
上面这些算式中都只有加法和减法,它们属于同一级的,我们在计算的时候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它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脱式计算。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脱式计算)
3、 学习目标。
二、 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出示文字: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师生读题目)
问题:
1. 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哪些已知条件?
2. 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
3. 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汇报: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二)学习脱式计算的格式
我们在计算53-24+38时,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就是脱式。
同学们昨天晚上在家已经预习了这节课的内容,谁会用脱式计算的格式写这道题呢?
请同学们现在试着做一做吧。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不会做,可以翻开书看一看,做好了的同学也可以打开书对照一下)
谁愿意把你做的题给大家展示一下呢?(说说运算顺序)
老师边讲述边板书:53-24+38
=29+38
=67
我们在53-24+38题目的左下边写“=”,再在“=”后面写上第一步运算53-24的结果29,“+38”没有计算就先把它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的后面写29+38的结果。像这样的计算我们称为脱式计算。
(三)试一试
计算23+6-11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到讲台上展示答案,并说说每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三、 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刚才我们计算的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的,其实我们学过的乘法和除法也是同一级的,当我们碰到算式中只有乘法和除法时,计算时也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出示:15÷3×5
观察上面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除法算式下面用红笔画上线,表示要先做除法。
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抽学生的作业到投影下展评。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15÷3×5
=5×5
=25
2.讨论:观察23+6-11,15÷3×5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在一道混合计算的算式里,如果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为了看清楚运算步骤,用脱式计算写出每一步的运算结果。
4. 课堂小游戏: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四、 巩固应用
1. 用脱式计算。
32+14-8 25-12+45 3×6÷2 48÷8×9
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打“√”,错的打“×”,并把它改正过来。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脱式计算)
23+6-11 15÷3×5
=29+38 =5×5
=67 =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