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怀念教案作者:史铁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母亲的言行,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怀,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能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人写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受到爱的熏陶。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领悟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三、教学难点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品
2、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四、教学方法品读课文,探究学习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2.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2010年),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
3、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3.写作背景:在作者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4.生字词积累瘫痪(tn hun) 捶(chu)打 憔悴(qio cu) 诀(
4、ju)别烂漫(ln mn) 絮絮(x)叨(do)叨 侍(sh)弄(一)合作探究课文1.初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作者曾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秋天的故事。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的,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2.读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深深地
5、刻在“我”的心底,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是啊,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但他却没有了双腿,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也请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
6、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明确: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着想,不想儿子为她的病情担心,更担心孩子知道病情之后会影响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3.理解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细节表明母亲一切
7、都是为了儿子?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动作描写表现母亲的惊喜。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写出母爱的坚定与执着。(2)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第一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
8、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第二段)“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三个“悄悄”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耐心、细心,母爱的小心翼翼!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儿活!可见母亲的爱用心良苦!4.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体会母亲所说的“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的含义。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
9、才会凸现出来。母亲的疾病,让她失去了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了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孩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5.体会作者爱母的怀念(1)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学生讲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
10、活,好好儿活。”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那么,这“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当“我”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儿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就是这怀念,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这33年深深的怀念,让他懂得,好好活,不仅仅有坚韧的意志,而是把打击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当作一种人生的另一种享受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种幸运,活着要懂得满足。6.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在他的情感世界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从他们的感人
11、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畅所欲言)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没有人能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在困境中找到另一种生命的延展,用坚强的意志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好好地活着。7.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因为生命本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生命形态都可以放射耀眼的光芒。菊花的各种颜色和它开得正盛,都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追思和怀念,他读懂了母亲的话,对生命充满了向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想象母亲和自己、妹妹在灿烂的花中,五彩的生活中好好的活下去。(二)联系生活思考父母为埋头苦读的我们送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之时,我们只是粗暴地埋怨父母打扰了自己;父母提醒我们天凉加衣之时
12、,我们总是极不情愿地说一声“知道了”;父母以过来人的经验劝告我们之时,我们总是先父母太罗嗦读了这篇文章,你将怎样改变和父母相处的态度?七、课堂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要好好活着,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活出生命的高贵。八、作业布置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2.仿照课文的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言行色,写写自己的母亲。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