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评价、引导不到位。目前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教师不是没有意识,而是文化底蕴不够。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把握不好。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3.不能做到教学过程与结论相统一。重结论轻过程、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既有过程又有结论而没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也是不正确的做法。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但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到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
2、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接受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4.教师的教学能力差距越来越大,这里有教师素质问题,还有观念转变问题,管理、指导问题。(二)由课改实践引发的思考(1)转变观念,做好准备课改势在必行,现在各学科都要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教研员首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学校领导也要用新课程理念管理、指导教学工作。各部门在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之中,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做好理念、方式、行为、管理上的准备,才能使我们更加理智地、有序地、有效地走进新课程。(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与教师素质有关。因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综合
3、素质,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迫在眉睫。(3)营造教学研讨的氛围既要留给教师探索的空间,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及个性,又要加强管理,不断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在共同反思的基础上达到共同发展。教学反思: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