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军行》(杨炯)-分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682448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军行》(杨炯)-分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从军行》(杨炯)-分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从军行》(杨炯)-分解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从军行》(杨炯)-分解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从军行》(杨炯)-分解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军行从军行杨炯杨炯1.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王昌龄从军行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王翰凉州词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王之涣凉州词凉州词边边塞塞诗诗2.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诗歌杨炯的杨炯的从军行从军行。3.释释 题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4.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擅长五律,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全唐诗存诗一卷。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5.写作背景写

3、作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唐高宗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6.从军行从军行杨炯杨炯烽火照西京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7.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多表现知识分的从军、出塞之作,多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对盛唐边塞诗的成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对盛唐边塞诗的成熟和繁荣有一定的影响。请结合

4、相关诗句说说这首诗表熟和繁荣有一定的影响。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尾联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直抒胸臆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志豪情。一个投笔从戎,不甘作伏案书生,渴望为一个投笔从戎,不甘作伏案书生,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国建立功业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8.2.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一二句一二句来犯来犯,三句,三句

5、出征出征,四句,四句围城围城,五,五六句六句苦战苦战,(七八句抒怀)七八句抒怀)9.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烽火”这一意象。这一意象。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通过“烽火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现出来了。一、首联一、首

6、联10.2.赏析关键词赏析关键词“照照”的表达作用。的表达作用。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一个一个“照照”字运用了字运用了夸张夸张的手法,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了紧张气氛。一、首联一、首联11.3.赏析关键词赏析关键词“自自”。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心中自不平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磨在笔砚之间。一个一个“自自”字,表现了书生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7、界。一、首联一、首联首联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首联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背景。12.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牙璋辞凤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这句话用了这句话用了借代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牙璋牙璋”,古,古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的将帅。的将帅。“凤阙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这里,诗人用

8、这里,诗人用“牙璋牙璋”、“凤阙凤阙”两词,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二、颔联二、颔联13.2.“铁骑绕龙城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氛围?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这句话用了这句话用了借代借代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

9、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诗中常用诗中常用“龙城龙城”,指代,指代敌人的巢穴,敌人的巢穴,形象地形象地写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写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二、颔联二、颔联14.3.3.赏析“绕”字。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一个一个“绕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二、颔联二、颔联15.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采用了什么手法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文本研习文本研习 颈联采用了颈联采用了烘托烘托的手法。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的手法。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而是通过景物描写

10、景物描写,写出,写出“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从这里便可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场面。两句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

11、壮烈战斗场面。两句诗,有声有色,以象征军队的诗,有声有色,以象征军队的“旗旗”和和“鼓鼓”,表现,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三、颈联三、颈联16.第三联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我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声面。

12、那么大的一个激战声面,只用了十个字,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来,的确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文本研习文本研习三、颈联三、颈联2、苏轼认为诗作应“言而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你认为从军行是否做到这一点?为什么?17.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情感?明确:明确: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的抒情方式,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国家的豪情壮志。文本研习文本研习四、尾联四、尾联18.知识归纳知识归纳1.1.边塞诗的产生

13、边塞诗的产生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9.知识归纳知识归纳2.2.边塞诗的特征边塞诗的特征 从内容看从内容看:

14、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从意象看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马)、匈奴、边土(庭)、大漠、铁衣、征人、刁(马)、匈奴、边土(庭)、大漠、铁衣、征人、刁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象。象。从感情看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等感情。等感情。20.知识归纳知识归纳3.3.边塞诗的鉴赏方法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