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的动物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进行大量的等分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初步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天气晴朗,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然后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天气晴朗、许多小动物都来到
2、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但实际导入可能过快,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性学习除法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圈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按只一组,在原有的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
3、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请同学们按照刚刚的方式画出出松鼠、小鸡的数。 然后圈一圈,观察只小鸡里面有()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反思:这里应该组织学生小组互动,更能加深印象,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乐于思考的能力。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组织学生互动说说鸭子数是松鼠的()倍;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前两个环节的内容,但可能由于练习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大。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反思:这一环节是为了联系实际,学生在观察完教室之后,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课时练习 课本课后练习“练一练”第题 反思:反复的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本节课新知识的吸收。四、课堂评价。 反思:及时作出鼓励和夸赞,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意识,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混乱状态。但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