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提示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生齐读课题,愉快一点,优美一点)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
2、词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补充习题,完成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投影出示拼音、词语,集体订正,提醒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接下来,我们来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3个问题:1.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3.怎样打开(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二)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就像一本书,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这本课本里藏着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孙友田去发现。)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范读第2自然段)、交流:从“挺
3、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想到一首诗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想到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
4、的理解和想象。孩子们在绿色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愉快)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的感情。)2、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三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你什么启迪?划出有感触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联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3、交流预设:“青山说”联想到哪些山?(泰山,黄山、华山有很多名山等着我们去攀登。)我们要攀登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山吗?(还指知识的山峰)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肯攀登、坚持攀登的人才能饱览到无限的风光。“绿水说”联想到什么?(五湖四海,四大洋)出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
5、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思是说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啊。激发朗读:像山一样坚毅,像水一样博大,这就是自然界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启示啊。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鸟儿说:_野花说:_(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
6、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小结: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青山绿水,都给我们以启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大自然对少年朋友们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要用热烈欢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我们探索自然的快乐、无畏)(三)讨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
7、“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会与感悟。(
8、四)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3、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
9、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五)诵读体悟1.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读。全班读一六自然段。配乐。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全班配乐朗诵)2.朗读诗歌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感到快乐温馨、豪情壮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3、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动画提示:谈一谈是的,正像大家所体会到的,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第一节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最后一节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六)课堂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三、 教学备注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充分的想像,将文本读通、读实、读厚。2指导朗读和启发想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