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培养当今时代,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信息层出不穷,一天不看新闻报纸,一天不读书看报,一天就不知被社会甩出多远,几十年前,毛泽东就说过:“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而今天的社会,一天又会有多少知识出现,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无法计算啊,哪里是一位领袖能赶得上的呢?所以,今天,那就成为了:“一秒不学习,赶不上同事。”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充实自己,而语文老师更需要全面地武装自己,而作为教师是孩子联系社会的纽带,老师不提高自己能力水平的又怎能有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二部一定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只有自己准备好了一桶水,才会给
2、学生端好一碗水。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培养,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哦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称正确搜寻信息,整理信息、提取信息,并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外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国家对社会向前发展做出的战略性的准备,关系到社会的向前发展。是社会对下一代提出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换个角度从孩子发展的这一方来分析,全新的现代社会,历史的车轮已经以它不可减缓的光速向未来飞驰,作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如果不具备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又怎样立足社会呢?那就会像一个盲人,被远远的甩在车后。如果没有信息素养,在这个车轮飞转的时代,孩子们又
3、怎样和社会接轨,孩子们又怎样了解这个社会的一天天的变化,又怎样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所以,这第二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能积极、乐观地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的合格人才,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种子。信息素养,我认为并不仅仅是“电脑信息”。“信息”有许多途径,当然首推是电脑,其次是新闻、报纸、电视、等等,所以针对农村学生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培养了。首先,我们处在偏僻、分散居住的农村,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没有电脑、宽带,所以这初步的信息获得,主要就是来自“电视”,而学生一般只是喜欢动画片,并不喜欢枯燥的新闻,要想把他们从动画片中拉回来,那也不是
4、容易的事情,所以就需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树立坚实的责任感,然后才有真正转变观点的可能,之后才会有转变的行动。其次,以班级的团体来订阅新闻报刊,以期得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掌握信息的目的。因为订阅报刊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家庭压力会很大,家长也不会支持,所以把这个压力分散到几十名学生的头上、各自就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报在手边,见缝插针也就能读报了,能了解信息,掌握信息了。再次,才是这电脑,在教师的正确教导下,掌握网上信息,充实头脑。一般也就只有在学校微机室里进行了,这也是受制于环境而没有办法的事情。有条件的学生,则可以利用教师交给的方法、技巧,在家中合适的时间,
5、正当安排上网,这样再通过生与生的交流,拓展信息量。所以这是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这些事学生阅取信息的基本条件,是完成新课程标准第三步。而第四步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一环,也就是第四步。教给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筛选信息,怎样掌握信息。结合第三步,搜集“电视信息”时,可以定时间断,如晚上七点钟的中央新闻,让学生听后,在班内交流,谈感受,或写“观后感。”在让学生读报时,教给学生读报的方法,先按标题浏览信息,再选自己所需又针对性地精读,读到重点内容之后,做一定的记录,适当时,可以写一点读后感。在学生从校微机室获取信息时,则可以在老师统一引导下,有意识地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了。 我想,日久天长,日积月累,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好,一定会提高学生一阶段,乃至于一生的信息素养,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