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asd****19 文档编号:6781849 上传时间:2024-12-2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我省2017年高一新生全面进入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出的新要求,加快缩小全省普通高中区域、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根据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决定从201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就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基本、以评促建”的原则,以满足基本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2、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以政府办学为主,充分落实普通高中学校举办者的主体责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努力将每一所高中学校建设成合格学校,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二、总体目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从2015年启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到2017年秋季开学前,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达到XX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基本实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基本达标、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 三、工作原则 1.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各地要根据办学基本标准,在对本

3、地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逐项摸底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每个学校的办学条件缺口,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分年度建设任务和目标,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实施,积极推进区域内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 2.严格标准,确保基本。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以办学基本标准为统一标准评估验收。学校举办者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勤俭节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奢华浪费,防止拉大教育差距。 3.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各地各学校要将办学条件标准化建 2设作为改善办学条件、

4、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认真对照办学基本标准,逐项评估,及时整改。明确评估是手段,建设是关键,提高是目的。通过评估验收使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布局、规模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1.大力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实现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在保持全省普通高中办学总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做好普通高中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加强薄弱高中建设,逐步消除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低、办学规模小于4轨的学校,今后不再对新建30轨以上办学规模的高中进行审批,对已建成的30轨及以上的高中,逐步压缩其办学规模,使全省高中学校设置科学、布局合理、规

5、模适度。 2.大力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实现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化。进一步加强高中学校基本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高中、城镇薄弱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建设,重点加强实验室、功能用房、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使所有普通高中的建设用地、校舍建筑及各类校舍用房等方面,均达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 3.大力推进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实现学校装备条件标准化。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配足配齐教学实验 3仪器设备、体音美卫、计算机、图书等装备,使每一所高中学校的设施设备达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4.大力推进学校后勤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学校后勤装备标准化。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和XX省中小学后勤装备基

6、本标准(试行),着力改善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厕所、饮水等学生生活附属设施设备建设,保证学生基本生活需要。 5.大力推进学校校容校貌建设,努力实现环境育人功能。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和X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容校貌建设的意见(试行),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注重绿化和美化工作,使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建成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卫生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 五、工作机制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省、市、县、校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采取学校排查、县级建设、市级验收、省级督查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 1.省负责制定办学基本标准,对市、县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

7、设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和督查,对通过市级评估验收的学校进行抽查,对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4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2.市负责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评估验收和市直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和有关要求制定评估验收工作方案,方案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组织机构、时间安排、工作程序、评估办法等;制定本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组织专家组对按规划达到标准化要求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并将评估验收结果按时向省上报。督促民办学校举办者落实投入主体责任,积极出资改善办学条件,依法规范办学,使区域内所有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办学基本标准。 3.县负责对辖区内所属普通高中办学

8、条件标准化的建设和复评工作。县制定本地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按照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摸排的需求缺口,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组织对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进行复评。 4.学校负责本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摸底排查和自评工作。学校对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和市级评估指标体系逐条逐项摸底排查,明确需求缺口,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办学条件达到规定要求。学校自查自评工作于2015年4月10日前全部结束。 六、评估程序 5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认定按照学校自评、县级复评、市级验收、省级抽查的程序进行。 1.学校自评。高中学校要对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和市级制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

9、本校办学条件逐条逐项自查自评,对不达标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学校整改后达到标准化要求。 2.县级复评。县教育局根据学校自评报告,结合本辖区内所属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规划,对办学条件标准化进行复评。对复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学校及时整改,确保复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要求。县教育局将所属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申请与各学校自评报告一并提交市教育局。 3.市级验收。高中学校标准化评估验收工作由各市教育局组织进行。市教育局在对县级评估申请和各学校自评报告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市级验收规划,确定分年度评估验收学校名单。组织专家组对有关学校进行评估验收,详细了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及达

10、标情况,并对学校标准化情况提出明确意见,确认其“达标”、“基本达标”或“未达标”,对“基本达标”或“未达标”的学校要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市级验收结果请于每年8月底向省教育厅报送。 4.省级抽查。省教育厅收到各市验收结果报告后一个月内, 6组织专家组对通过各市标准化评估验收结果为“达标”的高中学校进行抽查,抽查学校数不低于各市认定数的10%。省级抽查结果与市级验收认定结果不一致的学校,以省级抽查评定结果为准。省级抽查结束后,由各市公布本地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结果。省教育厅对各市工作进展情况和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通报。 七、工作要求 1.强化政府职责。实施普通高中学校办

11、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省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推进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扎实推进。要在政策、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明确教育、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普通高中标准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管理本地高中教育工作的职责,结合当地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按照2017年秋季开学前高中学校全部达标的总要求,分期、分重点地制定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具体实

12、施方案,明确各县区、各学校的重点推进任务和时间节点,建 7立基础台账,达标一所、销号一所,以项目化思维推进工作落实。要加强指导和推动,明确基教、规划、财务、督导、仪器、电教等相关部门分工职责,及时了解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总结梳理,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确保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落实当地政府举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的主体责任,对现有公办普通高中负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对因建(扩)校产生的债务要列

13、出还款计划,逐年化债,减轻学校负担。要加大对民办普通高中的统筹管理,督促民办普通高中举办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地各学校要按照节俭、经济的原则,对照办学基本标准科学测算经费需求,合理安排经费投入,立足“补短板、保基本”,促进区域、城乡、校际间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规范资金使用,建立健全经费监管机制,杜绝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加强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3.确保评估实效。各市、县在评估验收过程中,要规范评估过程,严肃评估纪律,严格按照学校自评、县级复评、市级验收 8的程序进行。学校自评报告要确保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自查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整改不走过场。县

14、级复评、市级验收严格对照办学基本标准,坚持公开公正,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了解受评学校的情况,真正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功能。要通过评估验收,切实提高区域内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特别是使一些长期以来办学条件较差、规模过小的学校达到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目的。对整改后办学条件仍不达标的学校可采取暂停招生、撤销、合并等多种形式予以解决,切实维护评估验收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提高评估工作实效。 4.加强督导检查。省教育厅将建立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督查机制,定期听取各市工作进展汇报,派出专家组督促指导各市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确保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不走过场。对发现有市、县、学校材料

15、弄虚作假、验收尺度过宽,一律通报批评直接责任单位和当地市教育局。同时,将各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评估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围绕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的地方政府举办者责任落实、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规划、高中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投入及管理等方面开展综合、专项和随机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确保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省教育厅 9根据督查结果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工作进行通报,对进展缓慢、工作不力,存在重大责任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第二篇:XX县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XX县区普通中小

16、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 实施方案 为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XX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XX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鲁教财字20119号)和XX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印发XX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依据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XX县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和谐滕州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

17、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总体目标 按照XX市制订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任务目标,我市需于2014年全面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标准化工程建设。从2011年始,我市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3年,XX县区市直中小学、荆河、龙泉、北辛、善南、西岗、级索、洪绪、木石、柴胡店、南沙河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2014年,农村市直中小学、滨湖、姜屯、大坞、官桥、界河、龙阳、鲍沟、张汪、东郭、羊庄、东沙河、民办

18、学校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标准、全面提高。XX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是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全市长期保留的每一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凡布局调整后定点的中小学校,都要确保其在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种类、数量、质量上达到标准。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学校适度超前发展。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镇街为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认真制定本区域内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确定分年度实施目标,统筹利用教育资源,

19、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三)统筹安排、总体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等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城镇薄弱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 (四)实事求是,注重效益。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坚持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以保障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的实施为前提,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既要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条件改善,又要注重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 (五)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由市政府负

20、责统筹、协调,制定总体规划;市直中小学由市教育局负责实施,镇街学校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实施;教育、财政、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市财政要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增设专项建设资金;各镇街应当积极筹措资金,对本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给予支持,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四、任务要求 “办学条件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的全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具体标准,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的执行标准和评估验收依据。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结构更加优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任务目标。 (一)科学布局规划。科学规划中小学布

21、局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各镇街要结合XX县区规划、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虑生源变化、交通、环境等因素,坚持方便就学的原则,立足长远,合理调整学校布点和办学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原则上5万人口以下镇街设1所初中、5万人口以上镇街可设1-2所初中(在校生规模在1500人以上);3万人口以下镇街设2-3所小学,3万人口以上镇街每1万人设1所小学为宜。山区、交通不便镇街在执行上述设学标准前提下,可暂设1-3个教学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 对当地办学条件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要明确完成时限和具体措施

22、,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校址存在安全隐患、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实现学校用地与校舍建设标准化。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实施,大力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所有布局调整保留学校的建设用地、校舍建筑等方面,均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 学校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进行规划配置。用地规模按XX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23、鲁政办发200527号)执行。以建设面积达标、数量足够、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运动场地为重点,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布局调整中定点学校的确定,以及新建学校校址的选定,应充分考虑学校占地面积和运动场地建设需要。 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前提下,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大班额、功能教室严重不足问题,满足寄宿生食宿的基本需求。普通教室数量应按照学校规模和标准班额确定,功能教室数量、种类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进行设置;应依据学校寄宿生数量,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人均面积定额,合理确定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的面积;农村中小学需要建设教师周转用房的,一并纳

24、入学校校舍建设规划。 (三)充实内部设施配备,实现学校装备条件标准化。在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创建工作,有步骤的充实完善实验教学仪器、图书音像资料、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音体美卫设备及办公生活设施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室教师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仪器上架管理,开展实验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等工作,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对布局调整中撤并学校的资产管理,统筹调配,防止教育资源流失。 实验教学仪器配

25、备。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和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配备高中教学仪器,完善初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对保留的农村教学点可依据满足所设年级教学需要,配备必需的教学仪器。 图书资料配备。要加强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按照规定对现有图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可读性差及应报废的图书,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齐图书资料。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和校园网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统筹安排,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同时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重点是

26、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机室和校园网建设及专任教师用计算机配备和教室内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配备。 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探究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新增的教学设施,应按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要求配备。有条件的和省级规范化初中可参照省初中探究实验室示范工程标准配备探究实验室。初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室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备。 体育卫生艺术设施设备等建设。配置体育、艺术与健康教学专用设备,本着规范、安全、耐用的原则合理配备,并及时补充。具体配置要求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进行配备。 其他办公及生活设备的配置

27、,也要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及时配备与更新。 (四)完善学校运行机制,实现师资配备与公用经费标准化。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及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管理及工勤人员;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促进教师学科、年龄、职称等结构更加合理。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编制、人员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适当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统一编制标准。市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调配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基层特

28、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力量配备。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切实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公用经费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按照中央、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按时限要求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超前部署,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要将

29、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为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发改、教育、财政、人社、编办、住建、规划、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全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二)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发改局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教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工程规划,加强组织协调,负责工程实

30、施、监管和督促检查;财政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筹措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按照实施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住建、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严把工程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编办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关规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编制,及时调整学校的岗位设置,解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经费使用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三)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按照省、XX市要求,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中央、省市将对工程建设给予奖补,各镇街也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并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防止学校

31、出现新的债务。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学校标准化建设。民办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资金,由投资方或主办单位负责,当地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和实施监管。 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资金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采购”和国库直接支付结算办法,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金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对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管理和监督,市政府将对实施情况组织督查与评估,确保工程进度和实施质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列入对镇街政府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作为考核党政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年

32、度报告制度和评估验收制度,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各镇街、学校要抢抓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积极创建枣庄、XX县区级“合格学校”。 第三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沙河站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上级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为核心,实现2015年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达到标准为目标,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实施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创建和谐、美丽、平安校园。 二、总体目标:

33、 依靠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沙河站镇中心小学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更加完善,教育技术装备达标,教师队伍配备合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校园更加平安和谐。学校各方面基本达到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 三、领导小组:组 长:张云海(校长) 副组长:赵洪波(副校长)张宪振(教导主任) 组 员:吕存航(总务主任) 彭广贞(政教主任) 张凤(大队委辅导员) 四、工作目标: -1理促进田村小学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地

34、方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充分参与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5、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进一步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完善以前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及各种安全预案;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积极开展学校安全工作自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限期整改。通过一系列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 五、具体步骤: 依据XX县区教体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意见,学校负责校园的绿化、美

35、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档案、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及各功能室布置利用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自查准备(2012年1-2月) 1、成立组织; 2、根据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做好自查,摸清底子,找出差距; -3 2、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更新校园文化墙内容; 3、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 4、学校档案建设工作 5、学校安全台账自查 六、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分工明确,实行责任追究制; 2、教职工全员参与,为校园美化、校园文化建设献策出力; 3、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急用资金;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

36、教师培训所需资金。 5、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确定相应的保障体系。 第四篇:XX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XX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02号),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根据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0815号,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制定

37、本计划。 一、实施意义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山东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总体目标 从2011年始,在全省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2012年,省教育示XX县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和六市(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2014年,五市(潍坊、济宁、泰安、莱芜、日照

38、)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2015年,六市(枣庄、临沂、滨州、德州、聊城、菏泽)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全省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标准、全面提高。XX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条件标准”)是我省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要面向每一所中小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凡布局调整后定点的中小学校,都要确保其在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种类、数量、质量上达到标准。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各地要依据中小学校建设的现状和区域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

39、局,制定本地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此项工程按计划、分步骤顺利实施。 (三)统筹安排、总体推进。要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与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为统领,以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 (四)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由省政府统一组织,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四、任

40、务要求 “办学条件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的我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具体标准,是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的执行标准和评估验收依据。各地新建、迁建学校要严格按照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原有学校要做好规划,逐步完成达标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前提和基础。各地要结合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方便学生就学的原则,根据人口出生及流动规律,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按照“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则,以及满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规划调整学校布局。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

41、程中,各地要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适宜规模进行学校建设和布局。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二)学校场地标准化建设。学校建设用地由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和科技活动用地等组成,用地规模按XX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鲁政办发200527号)执行。学校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进行规划配置。 要以体育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规定,建设面积达标、数量足够

42、、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运动场地。布局调整中定点学校的确定,以及新建学校校址的选定,应充分考虑学校占地面积和运动场地建设需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因客观原因限制,体育运动场地无法达标的学校,可因校制宜,充分挖潜,尽可能增设体育活动场地,基本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要求。 (三)中小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要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前提下,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与校舍安全工程、“两热一暖一改”工程等相结合。 教学用房标准化建设要着力解决大班额及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普通教室数量应按照学校规模和标准班额确定,功能教室数量、种类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进行设置。 学生生活用房标准化建设要满足寄宿生住宿和就

43、餐的基本需求,解决宿舍拥挤、条件简陋、无餐厅等问题。应依据学校寄宿生数量,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人均面积定额,合理确定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的面积。 农村中小学需要建设教师周转用房的,一并纳入学校校舍建设规划。 (四)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开展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创建工作,要以实验教学仪器配备、图书资料配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卫生与艺术设备等建设为重点,与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同步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室教师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仪器上架管理,开展实验

44、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等工作,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验教学仪器配备。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的同时,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和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4062010)规定,配备高中教学仪器,完善城镇初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对保留的农村教学点可依据满足所设年级教学需要,配备必需的教学仪器。 图书资料配备。要加强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按照规定对现有图书进行全面清理,剔除可读性差及应报废的图书,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齐图书资料。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和校园网建设,

45、建设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把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同时加强教育区域网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重点是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机室和校园网建设及专任教师用计算机配备和教室内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配备。 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探究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新增的教学设施,应按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校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要求配备。有条件的和省级规范化初中可参照省初中探究实验室示范工程标准配备探究实验室。初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室

46、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配备。体育卫生艺术设施设备等建设。配置体育、艺术与健康教学专用设备,本着规范、安全、耐用的原则合理配备,并及时补充。具体配置要求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进行配备。 其他办公及生活设备的配置,也要按照“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及时配备与更新。 (五)师资配备与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及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管理及工勤人员,配备的教职工要结构合理,切实满足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编制、人员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执行县镇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统一分配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调配教师资源,保证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力量配备。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切实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六)公用经费标准的拨付。公用经费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各市、县(市、区)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并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加大对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