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是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雨果说过“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在求学最初始阶段的小学生更应该多读书,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曾有人说过“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我想这个“主动抓出来的”就是要自主阅读吧。所以在小学生阶段开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有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是很有必要的。但农村的学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2、很少有书读,也很少自主阅读课外书。在这种困窘下,如何指导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较少,其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境不是很宽裕,家庭的藏书量很少,甚至没有,学生无书可读。二是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习时间,对学生课外阅读不支持,更缺乏对子女课外阅读兴趣及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培养。三是学校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工作不够重视,现在农村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图书室,但未能正常对学生开放阅读,藏书量不多,没有定时添置新书。在应试教育压力下,课外阅读也流于形式,课外阅读缺少恰当的指导。所以在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首先是要创造阅读条件。1、创
3、建班级阅读阵地。建立班级图书角,任命图书管理员,制定班级图书角制度,允许学生借书回家,未看完,可续借。书籍来源:(1)向校图书室借阅;(2)倡导同学捐旧书,充实班级图书角;(3)同学交流阅读,每周每位同学带一本课外书到学校与同学交换阅读,实行资源共享。2、科学安排阅读时间。(1)校内定时阅读,规定时间与自由安排时间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每天定时开放学校图书室,学生自由到图书室阅读。(2)引导学生校外阅读。周一至周五每天阅读20至30分钟,双休日低年级每天40分钟以上,高年级不少于1小时。刚开始阶段,知会家长,帮助督促完成。(2)减少作业量,增加空余时间。其次是指导阅读内容。推荐阅
4、读内容。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孩子出发,以小学生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1)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如名家著作、人物故事等主题的阅读内容,可归为扩展型、相似型等几种类型。扩展型指着眼于课文学习,扩展知识空间。这类阅读内容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巩固、强化。阅读时间既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主要范围是课文作者有关的其他作品,关于课文中人物的其他书籍、文章或课文内容所属知识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的主题是“祖国
5、在我心中”,就向学生推荐阅读讲述有关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书籍、文章;第五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结合这个教学内容,推荐阅读鲁迅的作品,有关鲁迅的文章、书籍。以文带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很好的阅读指引。相似型指迁移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技能。如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学生搜集大量的诗歌,在这过程中学生要阅读课外书进行搜集,学会把搜集的诗歌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大量的阅读,初步了解诗歌的形式、体裁、写作手法等有关诗歌的知识,尝试赏析诗歌、创作诗歌。(2)配合课内作文教学,多篇导一篇。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思路、技巧,是作文教学的一条途径。根据单元作文教学的题材进行写人、叙
6、事、写景、状物的分类训练,对还处在写作能力磨练的最基层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写作之前阅读在内容上或写作方法上相类似的几篇文章,了解范文中作者题材的选择、布局的构思、表达的特色、遣词造句的方法等,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篇作文,是很有必要的。以读带写,读多篇写一篇,在指导学生的写作上是有较大的成效。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落实阅读效果。(3)推荐名著儿童精装版的阅读,阅读中外著名作家的儿童作品,丰富阅读的题材,积淀深厚的人文文化,培养小学生的的阅读兴趣。三是指导阅读方法1、阅读方法常规指导。课内教学加强学法指导,阅读能力培养,让他们养成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划
7、,边读边批的习惯。会使用字典,遇到不认识、不会写、不理解意思的字词能自己查字典或词典,养成阅读中用字典解决不懂的字词的习惯。并做摘录或剪贴,搜集整理资料。能联系上下文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阅读时能加旁注,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形成读书笔记。2、阅读方法的专项指导。(1)通过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掌握读书符号,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双横线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为使学生真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把
8、一些常用的读书符号加以整理、统一,发放给学生,根据要求在课内外运用。(2)理解性阅读方法指导。精读法。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略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速读法。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
9、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3)课外阅读笔记指导。阅读笔记包括几种类型: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摘录式笔记,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
10、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让学生明确做笔记的要求,学会做笔记的方法。四是评价阅读过程及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和效果质量进行监管、评价。及时评价、反馈信息,进行调控。由于课外阅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效果的内隐性等特点,我们把它同平时常规要求和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主要评价方式有:1、交流。每两周一次利用一节活动课,让学生相互交流摘抄阅读笔记,共享阅读成果。2、检查。(1)老师(或小助手)两周一次检查读书笔记;期末进行一次阅读笔记展览。(2)作
11、文教学中的“多篇导一篇”,通过批改作文进行评价、反馈。3、活动。(1)每月一次进行故事、手抄报、词语(成语)接龙等形式的竞赛活动,对优胜者颁发“书香少年”荣誉奖。(2)在每一专题性阅读后,选择与该专题内容相符的形式开展活动,对活动成果进行评比,如读后感、阅读分享表、读书卡、剪贴报、手抄报、编诗集等,优秀作品在班的展示台上展示进行表彰鼓励。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了课内外知识,初步具备了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开卷必有益,这个“益”不仅仅是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互相促进的,书读的越多,懂得知识就越多,就越能促进课内阅读,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这些,都说明了童年时代的重要性。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