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新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要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张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健康地得到发展。关键词: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2、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水平,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第一, 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有充足时间让学生预习,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
3、种途径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同时,教师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例如,在教学“自尊”这一课前,我让学生整理哪些事会让我们羞愧,难堪、伤心,哪些事会让我们高兴。然后在课堂展示。这样,既可以让课堂满足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成就感得到满足,学生当然乐于去预习。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以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来,达到最佳学
4、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自信的误区”时,把学生分成自卑、自信、自负三大组,让同学们自由展示他们理解的自卑、自信、自负,然后说说这三种想法对自己的影响,让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误区的危害。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节课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积极鼓励学生,引导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了解社会生活实际,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大家能否把本节课的内容用你们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你能给大家讲述一个与课有关的故事或事
5、例吗?”“你愿意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吗?”等。只有他们的参与,知识才能灵活的被掌握和应用。第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探究,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例如,学习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探究题:我校准备开展“创建和谐校园,争做自立学生”活动,决定先在同学中进行自立状况调查,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内容:A、根据活动主题,确定本次社会调查的题目。B、这
6、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C、本次社会调查,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D、你在调查中会发现:在校园里,有些同学有过考试作弊、抄袭同学作业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在我们中学生中加强自立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使教学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总之,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自参与问题的发现,既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循循善诱,培养、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从而达到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我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