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的旅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及其依据:1、声音的旅行是鄂教版小学科学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从学生对舞台文艺汇演的已有经验入手,从舞台上的各种声音与光的现象引发相关的研究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获取有关声与光的科学奥秘。声音的旅行是从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舞台上的歌声、乐器声的现象,提出“声音是怎么飞过来的?”这个问题,探究声音是通过哪些媒介传播的。2、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显示了“声音的传播”知识结构:3、新课标指出,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能做传声音的实验进行证明,巩固。二、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 本课时根据新课标
2、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知道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用实验验证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四、教学课时: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将本课分为2课时,其中第二课时重在研究“土电话”。五、教学方法及其依据:1、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美妙的音乐,歌声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愿问其详”,激发求知欲。2、加强直观,丰富感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
3、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化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3、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而需教育者的专门评价和培养。”教学时,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4、学会尝试,巩固运用宋代教育家朱熹指出:“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学是自家为学,不于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而自家不得”。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
4、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另外,本课时教学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教具:水槽、水、石块、大鼓、鼓槌、纸屏、投影片、音叉、录音机(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听轻音乐设置情景,想想这美妙音乐是怎样传入耳朵的。2、学生推测,并做简单的记录。【设计目的:通过录音,设置情景,进行游戏,激发情趣,置疑,激发求知欲,用以上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点燃学生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二)、加强直观,探索新知,通过3个层次完成。1层次:实验演示分析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1、教师讲述:声音是怎样传播
5、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2、教师演示玻璃钟罩的实验。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4、学生讨论、汇报。【设计目的:这一层次经过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层次:分组实验、想办法验证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1、教师讲请实验要求,思考: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吗?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表扬4、教师小结,并板书: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设计目的:这一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动手实验,分析,进行表扬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学会了物体传声的实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层次 归纳小结:根据板书小结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是怎样传播的。 这一层次通过师生协同活动,使学生巩固和掌握了知识点,强调了本课的知识重点。 以上三个层次紧密联系,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三)强化练习,预习新知。1、电影中常出现过这样景头,人耳贴在铁轨上探听是否有火车声,是怎么回事。2、教师布置下一节课,学生需要准备的制作“土电话”的材料。【设计目的:经过学习,学生基本上从理论上掌握了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还需让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板书设计: 声音的旅行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