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三首教学设计一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
2、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
3、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二学生诵读三诗句疏通四内容分析1用8个字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本诗表达的作者的性情志趣。厌恶官场(非世俗)崇尚(热爱)自然2诗中哪几句中哪几个词从形状和程度上表达了以上性情志趣厌恶官场(非世俗):误一久误、本照应,良知发现,尔虞我诈;一久照应,追悔莫及。崇尚(热爱)自然:少本复少,正常下班,原本;本,性情中,根本;复,失误中,务本,求放心。3陶渊明弃官厌仕可能出于什么方面的原因?时代社会性情性格4他的理想社会生活美好合理吧?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找到?5我们的时代还可不可以有他的这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6羁鸟恋
4、旧林,池鱼思故渊在手结构表意上有何特点和作用?过渡比兴象征五、探究1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性:禀性,本性。丘山:指大自然。此两句意谓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本来只爱山川自然。2、尘网: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三十年: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29岁出仕江州祭酒,至词彭泽令归田,前后恰好十三年。此两句意谓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十三年。3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儿。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此两句意谓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4守拙:保持拙朴、愚直的本性。是说自己不肯投机逢
5、迎,不善与做官。此两句意味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自守愚拙重回故乡田园。5方宅:住宅方圆四周。此两句意谓在方圆十多亩的宅地上,盖起草屋陋居八九间。6荫:覆盖、遮盖。罗:排列。此两句意谓浓绿的榆柳覆盖着后檐,香艳的桃李罗列在堂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木与地域的不适宜还有许多说法,例如过去许多地方农村都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千万别鬼拍手”的说法,这些说法主要来自树木名称的谐音。(门)前不载桑(谐音丧),(房)后不栽柳(挽杖用的),门前千万别鬼拍手(大叶杨树,风一吹,叶子哗哗响,似鬼拍手)。中国汉字是形音的有机结合,读音的作用不容忽视,故而谐音之说也是有些道理的。有趣的是,就在上述俗语
6、流传很广的河南济原市,有一座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的奉仙观,却使用了世界建筑史上榜上无名的荆(谐音惊)、枣(谐音遭),柿(谐音死)、桑(谐音丧)等四种木料:左柱枣木,梁为荆木;右柱桑木,梁为柿木。据说是有以毒攻毒、以正气压邪气的意思。这些梁柱,1300多年来虽历经劫难,履遭天灾兵祸,但仍巍然屹立,令人叹为观止。7嗳嗳:昏暗不明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小村落。此两句意谓暮色中的远村隐隐约约,袅袅的炊烟依稀可辨。8巅:顶端。此两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而来,意谓深巷中传来几声狗叫,雄鸡啼鸣相唤在桑树枝间。9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比喻心室纯净而无名利之念。此两句意谓整洁的庭院一尘不染,空静的房室十分安闲。10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不自由的境地。此两句意谓我已被牢笼困的太久,如今终于重回自然。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出对淳朴的田园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六仿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一首蕴含人生取舍深义的智慧之歌;一首冲决尘网张扬个性的力量之歌;一首融入自然享受自由的心灵之歌;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