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7560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赵建新1,赵景坤2,高朋3,丁一4,李丽萍1,刘静1,谢志杰4,刘东4,迟明伟1,周明4*(1.莫尔道嘎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莫尔道嘎 022191;2.内蒙古莫尔道嘎森林工业有限公司中心苗圃,莫尔道嘎 022191;3.内蒙古莫尔道嘎森林工业有限公司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莫尔道嘎 022191;4.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莫尔道嘎 022191)摘要:红交嘴雀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红交嘴雀在莫尔道嘎地区的繁殖行为和活动状况,为日后实施保护救护和深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观察发现红交嘴雀2月中旬开始

2、营巢,下旬开始产卵,每巢产卵35枚,多4枚。卵长径24.100.47 mm,短径19.150.27 mm,卵重2.980.07 g,孵化期17.100.24 d。育雏期18.420.32 d,育雏期平均每天递送食物13.6次;亲鸟有夜间不回巢现象。关键词:红交嘴雀;繁殖生态;观察;莫尔道嘎中图分类号:Q958.1文献标识码:B内蒙古莫尔道嘎境内的红交嘴雀Loxia curviro-stra(Red Crossbill)1,是红交嘴雀的东北亚种Loxiacurvirostra japonica2,红交嘴雀是植物食性鸟类,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及禾本科等植物种子为食3-5。也食少量昆虫2

3、,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交嘴雀,为雀形目 Passeriforme 雀科 Passeri-dae6交嘴雀属Loxia3鸟类,别名交喙雀、青交嘴、别嘴子3。中等体型,体长约 17 cm,上下嘴相侧交叉。繁殖期雄鸟全身大致玫瑰红色,雌鸟橄榄绿色,胸沾黄色,尾下覆羽具黑斑,幼鸟似雌鸟而具纵纹。图1雌亲鸟图2雄亲鸟国内外关于红交嘴雀繁殖生态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少,国内东北师范大学宋榆钧1979年69月在长白山北坡对其繁殖生态作了初步观察,得出当地红交嘴雀繁殖期为78月7。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罗鹏孙悦华20072008年在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红交嘴雀青藏亚种(L.c.himalayanesis)

4、在取食松科植物的形态适应方面进行研究,指出红交嘴雀主要以落叶松(Larixspp.)、云杉(Piceaspp.)、冷杉(Abiesspp.)等针叶树的种子为食,其食性高度特化,促使其在形态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性8。在国内外关于中国大兴安岭红交嘴雀北方亚种生态繁殖方面的研究未见过报道。本次研究是为了解呼伦贝尔市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现状及活动情况,为日后开展保护救护、栖息地维护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研究地点和方法1.1 研究地点概况1.1.1 研究地点研究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莫尔道嘎镇位于大兴安岭北部西麓,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北与奇亁林业局毗邻,

5、东与金河林业局接壤,南与得耳布尔林业局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0261211931,北纬 510316520600。总面积收稿日期:2022-09-20作者简介:赵建新(1979-),女,吉林省通榆县人,森防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周明(1965-),男,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人,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文章编号:1006-6993(2022)06-0055-04第45卷第6期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vol.45.No.62022年11月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November.2022DOI:10.13387/ki.nmld.2022

6、.06.016578 902 hm2,森林覆盖率94.91%9。1.1.2 研究区域气候本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寒冷湿润,冬季漫长。年日照时数为2 614.1 h,年降水量414528mm,积雪期长达200d左右,年平均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44.5,极端最高气温33.9,初霜最早在8月末出现,终霜一般在5月中旬结束,无霜期100 d左右9。1.1.3 野生动物莫尔道嘎地区现有野生脊椎动物377种,隶属于 37 目 79 科。哺乳类 6 目 16 科 53 种,鸟类 20 目44科268种,两栖类2目4科6种,爬行类2目3科6种,鱼类7目12科44种。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97种,其中

7、,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种。1.1.4 野生植物该区共有野生植物 1 089 种(含种以下分类群),隶属于162科477属,其中,地衣植物68种,苔藓植物199种(包括苔纲30种,藓纲169种),蕨类植物24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788种。保护区植被类型包括6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34个群系组、41个群系、62个群丛9。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动植物丰富多样,为本地区鸟类提供了多种食物和特有生境,从而决定莫尔道嘎地区鸟类组成多样性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1.2 观察方法1.2.1 寻找鸟巢采用重点地段全面调查法10-11,红交嘴雀喜欢将巢建在云杉和

8、樟子松等树上,在这些树种集中分布地段开展全面调查,共找到10个鸟巢。记录了相关数据,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巢材组成、巢内外径、巢深度、卵长短径、卵重量、巢距地面高度等,窝卵数(或雏鸟数)、孵卵情况、育雏情况、繁殖是否成功、巢内是否有未成活的雏鸟或未受精卵以及营建巢的树种等。1.2.2 育雏阶段观察方法采用全日制观察法观察。选择视线比较好的方位,采用长筒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观察其行为与繁殖习性;用直尺测量巢内外径高度深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卵的长短径,用皮尺测量巢距地面高度、距树干距离和距枝稍距离及树的高度;用电子天平称量卵的重量;用数码相机和红外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采用K20GPS定位,记录观察监测

9、的相关数据。2结果2.1 营巢该区最早繁殖的红交嘴雀在2月上中旬开始营巢,多筑巢于红皮云杉、樟子松幼树和山丁子等乔木树种中下部枝叶茂密、隐蔽性良好的侧枝上(有的紧贴树干)。距地面高度1.242.93 m,也有筑巢于灌木丛顶部。特别喜欢枝叶繁茂的红皮云杉幼树,筑巢隐蔽性好。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工作量雌鸟运送巢材 v1=58.7%,雄鸟运送巢材 v2=41.3%;编制巢时间,雌鸟编织时间t1=80.1%,雄鸟编制时间t2=19.9%,营巢综合贡献率雌鸟69.4%,雄鸟30.6%。巢呈杯状,后期呈碗状,结构比较精细,巢外层用落叶松、云杉等木本植物细小枯枝、枯草茎、苔藓、草叶、植物须根、植物毛状物

10、、线头、棉花、少量鸟羽、兽毛,内层由较厚的鸟类羽毛、兽毛等铺垫,保温性能比较好。平均外径14.2cm(13.8714.33),平均内径9.1cm(8.999.35),平均巢高6.4 cm(6.136.55),平均巢深3.2 cm(3.083.24)平均营巢期时间约8 d,巢距地面平均高度2.29 m;巢址海拔高度747.20 m。2.2 产卵与孵卵红交嘴雀停止营巢13 d内即开始产卵,日产卵1枚,巢卵量多为35枚,每窝平均卵数3.6枚,卵的受精率约97.2%。选择发现日期较早2号巢进行详细监测记录,于2019年2月23日产第一枚卵,以后每天产1枚,或隔1 d产1枚卵,共产3枚。卵为钝圆锥形,鲜

11、卵乳白色,孵卵后期为灰白而沾蓝绿色,表面具大小不等的红棕色或黑褐色斑点,钝端较密。在各巢随机共选取8枚卵进行测量(表1)。平均卵重2.98 g,卵平均长径24.1 mm,卵平均短径19.2 mm。表1卵的测量序号卵长径/mm卵短径/mm卵重/g123.619.43.01224.019.02.98325.119.12.99424.219.32.86523.819.53.11623.718.73.00724.119.32.93823.918.92.97平均24.119.22.98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56孵卵。产下第一枚卵,即进入孵化期。孵化完全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雌鸟一小部分食物供给,在巢

12、内或巢附近树枝上完成食物交接。除此之外,雄鸟还承担警戒,感觉有危险,便飞到离巢较远的树枝顶端鸣叫,将危险引开。在孵化期,雌鸟偶尔也会离巢活动或觅食,但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2 min,孵化时不断变换体位和方向。2019年3月11日7时23分开始破壳,11日12时 10 分 监 测 到 雏 鸟 均 已 孵 出,孵 化 期 17.2 d(16.8617.34)。据观察,该鸟为晚成鸟,但发现雏鸟破壳时间不一,最多相差11 h左右。卵的孵化率较高,监测中偶遇1枚未受精卵,未发现未孵出的死胎卵,也未发现卵或雏鸟受天敌侵害现象。图3雏鸟索食图4雌鸟哺育雏鸟2.3 育雏2号巢在雏鸟孵化出壳后的前4 d,即3

13、月1114日,雌鸟多在巢内护雏,雌鸟和雏鸟食物也多由雄鸟供应,雄鸟先将食物喂给雌鸟,然后再由雌鸟逐一喂给雏鸟。这期间雌鸟偶有离巢觅食,但很快返回。从第5天开始,即3月15日,雌鸟在巢护雏时间逐渐减少,主要靠雌亲鸟外出觅食哺育雏鸟,觅食过程中偶见雄鸟直接递食给雌鸟,雌亲鸟喂雏,雄鸟在远处枝头担任警戒,有时只见雌鸟回巢。雌鸟回巢时先悄悄落在附近树枝上,发现没有危险才进巢喂食。育雏前期雌鸟喂完雏鸟还要伏在雏鸟上面,为其保暖。中后期这个行为渐少,直至没有。雌鸟离巢之前还要清理巢内卫生,叼走雏鸟粪便。雌亲鸟一般从早晨5:10左右开始喂食雏鸟,直到下午18:00左右结束,喂食间隔5070 min,每天喂雏

14、的时间相对固定12-13。育雏期平均每天送食次数13.6次,育雏期送食次数明显比孵卵期高。亲鸟哺育雏鸟的食物均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和其他植物种子,采用嗉囊携带方式运回,雌亲鸟每次回巢带回的食物量较大,均匀地喂给每个雏鸟,因此,同一巢中的雏鸟生长比较均衡。在巢内哺育雏鸟共18 d,3月28日1只雏鸟离巢,3月29日雏鸟全部离巢。离巢的雏鸟还需要亲鸟哺育,雏鸟能很快适应在树枝、电线上起落,能伴亲鸟飞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亲鸟教雏鸟如何取食和躲避危险。亲鸟夜间不回巢。从第1只雏鸟出壳后的第9天或至第11 d后,雏鸟羽毛长出,具备一定抵抗寒冷的能力,亲鸟夜晚不再回巢。图5出壳17 d的雏鸟图6离巢的

15、幼鸟雏鸟发育历程。1日龄(3月11日)雏鸟头大,肉红色,仅头顶、翅膀或后背长有少许绒毛,眼球外鼓,双目封闭,仰头困难,不能站立,喙黄色。3日龄(3月13日)头顶、背部和翅膀灰色绒毛变密长长,卷曲着,眼皮微浅裂,喙角黄色,不能站立,身上羽基隐约可见。5日龄(3月15日)全身被满绒羽,头顶至背部沿中轴线和翅膀长出羽基,尾羽出现,眼睛稍微睁开,能站立。10日龄(3月20日)眼睛睁开,耳孔开启,绒毛脱落,初级覆羽生长很快,长出许多较短羽毛,尾羽继续生长,飞羽增多,身体几乎全部覆盖羽毛,翅膀上长出两道黄棕色斑纹,色彩鲜明,体型明显增大。15日龄(3月25日)眼睛炯炯有神,但还不够圆,身体活力增强,羽毛继

16、续生长,在巢内梳理羽毛,扇动翅膀。18日龄(3月28日)雏鸟精神抖擞,眼睛圆润,羽毛光彩鲜艳,体型接近亲鸟,活动范围扩大,听到亲鸟动静,主动出巢迎接,有的雏鸟随亲鸟离去,19日龄雏鸟全部离巢。育雏期18.3 d。3讨论本次观察,未受精卵率2.8%,雏鸟成活率88.9%,巢繁殖成功率90%。一是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成功繁殖的一个巢内有1枚未孵化的卵,经过解剖此卵没有受精。因此,早春繁殖的红交嘴雀巢内偶尔有个别未受精的卵,另繁殖成功的巢内有1只雏鸟死亡,可能原因是亲赵建新等:莫尔道嘎地区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57鸟疏于照顾,死于寒冷和饥饿。监测中也发现一窝雏鸟全部死在巢中,从雏鸟状态看3只雏鸟平稳挤

17、在一起,没有受到天敌侵扰,从当时雏鸟羽毛来看已经到了亲鸟夜晚不回巢的阶段,应该为夜间极度寒冷所致;详细分析巢材后发现,此巢内羽毛和兽毛非常少,亲鸟营建巢时过多利用了柳叶菜属植物的毛状物,使其巢保温性能严重下降。二是2月的大兴安岭按近代学者张保坤的季节分类方法,此时仍为冬季,除个别巢外多数红交嘴雀能成功繁殖,说明红交嘴适应这里的环境、喜欢隐蔽安静的环境条件,若遮蔽巢的枝叶被剪除,它会弃巢而去。三是24月红交嘴雀繁殖时,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东北师范大学宋榆钧1979年在长白山北坡研究红交嘴雀的生态繁殖结果,得出当地繁殖时间78月份4,莫尔道嘎地区也有57月繁殖例子,所以,红交嘴雀东北亚种在莫尔道嘎

18、地区繁殖期比较长,在冬、春、夏都有,食物充足,对环境比较适应。一年内是否有二次繁殖,应继续研究。冬季有云杉、落叶松、松属和其他植物种子,春夏还有植物花序和少量昆虫,食物能满足其繁殖需要。本研究育雏期雌鸟喂雏,雄鸟只少量递送食物,而长白山北坡红交嘴雀雌雄亲鸟均喂雏7,也许不同家族亲鸟育雏方式存在差别,这里观察的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会漏掉一些育雏行为。一些研究结果14-15的观点是红交嘴雀57月迁回结对营巢产卵,而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地区在2月份就有营巢产卵、3月下旬雏鸟离巢例子。这种现象是近年来气候变化所致9,还是过去人们研究得不够深入,值得进一步探究。四是在莫尔道嘎地区冬季和早春均可见到三五成

19、群的红交嘴雀活动,可见其不一定迁徙,但一些资料3,15-16笼统阐述红交嘴雀是迁徙鸟类,经多年监测研究,认为一部分红交嘴雀不迁徙,大量影像资料可作例证。五是在生态繁殖观察中发现,雌鸟在巢中孵卵,一雄一雌前来送食,雄鸟送完食还与同来雌鸟在高大树上追逐嬉戏,在60%的送食时间里都有该雌鸟相随,可见此雄鸟有两只雌性伴侣,即一雄二雌。另外,红交嘴雀特别聪明,它不在巢附近鸣叫,回巢或离巢时一声不响,除了营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外,其他时间不在巢附近逗留,这就大大降低了暴露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繁殖的成功率。大兴安岭的24月,气温还很低,尚有积雪,对孵卵和育雏的影响肯定存在,从而会使孵卵和育雏的时间稍有延长。参

20、考文献:1 约翰 马敬能,卡伦 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 286-1 287.2鸟百科.红交嘴雀EB/OI.(2014-09-16)2022-09-18.https/www.niao 傅沛云.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植物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 王银,刘英俊.呼伦贝尔植物检索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 赵一之,赵利清.内蒙古维管植物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 聂艳秋.内蒙古野生鸟类M.北京: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301-302.7宋榆钧.红交嘴雀繁殖生态初步观察J.动物学杂志,19

21、83(1):1112.8 罗鹏,孙悦华.莲花山红交嘴雀取食松科植物的形态适应J.北京:动物学杂志,2010(6):41-45.9 郑宝江,赵敏.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5.10 聂鸿飞.塞罕坝地区红眉朱雀繁殖习性的观察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1):068-071.11 孟和达来,曹立春,乌力吉,等.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班啄木鸟育雏行为的初步观察J.野生动物学报,2017,38(1):086-089.12 刘方庆,陈会敏,文陇英.九寨沟地区红尾水鸲的繁殖J.野生动物学报,2017,38(4):608-609.13 姜娜,李晓民.七星河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孵化期行为研究J.野生动物,2013,(1):29-31.14 郑光美.鸟类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5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 孙全辉,张正旺.气候变暖对我国鸟类分布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35(6):45-48.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年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