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727340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故都的秋教案教学目标:一、 准确掌握下列词语音、形、义 混混沌沌 扫帚 驯鸽 房椽 细腻 夹袄 椭圆 颓废 譬如 潭柘寺二、 能够准确领悟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三、 能够概括作者笔下秋景的特点及流露的情感,从而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重点)四、 能够指出作者喜爱故都的秋的原因。(教学难点)五、 明确并能准确表述文章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赏析法;、情景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 (参考教案) 一、导入新课,解题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听朗诵故都的秋 订正字音,感知内容。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展示思

2、考题并讨论: (1)、字音 (2)、秋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那么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在作者心中分别是什么特点? 明确:北国:清、静、悲凉;南国:慢、润、淡 (3)、这有文中那些地方提到?用什么样的手法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北国秋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秋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故都秋在作者心中是如此令人向往,那么在具体地描写过程中作者又选择了哪些景物呢?相应段落有那些? 明确:3-11,、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胜日秋果 (5)、作者用了五景来写秋,那么最后两段写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主要写了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秋,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秋的无比恋

3、之情。 (6)学生默读12节,用原文的句子概括第12段议论性文字的内容,并讨论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一段采用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从记叙到议论这是散文特有的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赞秋和颂秋。是过渡。 2、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试列结构提纲 (一)总写(1、2)感受 (二)描绘秋景(3-11)五幅画面庭院秋景、槐花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胜日秋果 (三)抒发秋的感受及喜爱之情(1214)3、归纳小结本课: 文章从对北国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写起,突出北国之秋“

4、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接着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写了故都的秋景,其中记叙部分采用了并列结构共写了五种景物,最后总括全文并抒发了对故都秋的喜爱之情。做到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表达上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手法上运用了对比烘托。 第二课时 (重点分析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解决重点、难点)一、前面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思路(它是我们阅读散文的前提,方法有找线索、找过渡句、找主旨句、根据内容归类等)根据它我们可以知道本文抒发了作者对故都有的恋之情,运用了对比手法,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情感和手法呢? 二、细读课文,再次感知文章。 作者是通过描写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

5、”“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具体描写了五幅画面: 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胜景。 三、具体分析五幅秋景图,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可以通过诵读,老师示范分析,然后学生试作分析的方法体会景与情的关系五、思考 四、思考 1、清静可以说是客观景物的特点,悲凉怎能也能看成是景物的特点呢?你怎样看待这里的清静悲凉? 明确:“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也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是作者主观感受(与景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秋可悲可喜)所以由此可见本文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写景并不像其它散文那样占很多篇章,是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2、故都的秋景应是多姿多彩的如宫殿、香山、匮和

6、园等,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只写带有清净悲凉特点的秋景呢? 明确:客观方面:故都秋天的景物多姿多彩。主观方面:1)社会环境的黑暗。2)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3)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本文正是写于此时,所以他眼中的景无不是内心情感的外化,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不写不休。因此本文除了有恋之情外还应有一种忧郁“寂寞、孤独、忧伤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它的平民意识和追求淡泊恬静悠闲的生活情趣。 五、欣赏语言,体会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1、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

7、的声韵之美,后面的“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也许主张语言简洁的人会觉得“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更好,可是这样一来,排比的气势就没有了。 2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写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 3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4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

8、得更像样。”这是近于口语的文字,好像作者津津乐道的样子就在眼前,充分地表达了赞美之情。 5、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是说理性的语句,但是以具体事物来说明,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本文不是很长,但排比句、比喻句很多,说明作者非常喜欢运用这种工整、雅致的语言,而且运用起来非常妥帖恰当,全无生硬之感。使文章清新美丽具有诗意。 讨论“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中四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明确:1、黄酒之与白干一个温和一个刚烈;,稀饭之与馍馍,一个稠润一个硬实;鲈鱼之与大蟹,一个细腻秀美,一个粗壮威严;黄犬之与骆驼,一个灵活一个沉稳。 2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的平淡北国秋的浓味;稀饭之与馍馍,比喻淡薄和厚实; 鲈鱼之与大蟹,比喻柔软和刚烈;黄犬之与骆驼狭小和范围大。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